首页 > 玄幻奇幻 > 股民的炒股日记 > 第344章 光伏板块投资策略

第344章 光伏板块投资策略(2/2)

目录

历史上欧盟曾对我国光伏组件、光伏玻璃等领域执行反倾销、反补贴等关税措施,目前主要从“碳足迹”角度入手设置市场进入门槛,头部企业已基本完成相关认证,2023年10月试运行的碳边境调节机制虽不包含光伏相关产品,但体现出欧洲对碳足迹重视程度的提高。法国已明确提出碳足迹认证标准,成为欧盟地区诸多招标项目参考标准。

美国对于光伏装机激励方面的扶持,主要通过Itc、ptc等税收抵免政策实现,并对满足本土制造比例的项目给予额外补贴;对于本土制造业的扶持主要在IRA框架下进行,2022年8月,美国总统发布了通胀削减法案(IRA),宣布拿出约3690亿美元扶持本土清洁能源的发展,对满足本土生产销售要求的晶硅产业链以及逆变器、储能电池等产品给予补贴。

展望未来,欧洲、美国仍是中长期主要需求市场,印度短期内拉货量有望持续走高,中东具备可观增长潜力。近年来,海外主要光伏市场国家对组件进口需求政策方向趋于收紧,同时政策支持力度向扶持本土光伏制造业方向倾斜,但短期内仍无法摆脱对我国组件产品的依赖。

一方面,中短期来看,以欧美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培植足够体量的本土光伏产业需要较长时间,难以匹配为实现“碳中和”而制定的装机规模目标,同时由于各项政策的目标达成期限较远,国内企业已开始在美国、欧洲地区布局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产品产能基地,应对本土制造要求;另一方面,长期来看,全球光伏装机总需求有望长足增长,我国组件企业有望凭借技术领先优势,持续输出差异化产品,塑造优质品牌,在海外市场长期占有较高份额。

欧洲对能源独立的诉求增强,大幅提高新能源装机规模是有效解决途径之一,自2022年起欧洲对光伏产品进口需求大幅增长。2022我国对欧洲组件出口86.6Gw,同比增长110.3%,2023h2同比增速放缓,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欧洲光伏产品库存处于周期高点,2024年有望随着库存消化而迎来出口增速拐点向上。中长期来看,受制于土地资源有限、其光伏电站建设长期依赖进口,考虑人力、电价等因素,显示出成本竞争力不足,欧洲或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延续对光伏产品依赖进口的状态,同时保留对组件溢价的宽容度。

沙特是中东主要需求国,1-11月我国向中东地区出口组件规模达到13Gw,其中向沙特地区出口规模约6.6Gw,相比2022全年增长5倍以上,占中东地区出口总量比例约51%。2023年启动多项大型集中式项目招标,沙特电力采购公司11月启动3.7Gw装机容量规模招标,预期沙特未来光伏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近年来光伏装机需求快速增长,制造业各环节产能大幅扩张,行业产能供给规模已大幅超过需求规模。根据cpIA年初预测,2023年底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同比增幅将分别达到83%、39%、52%、51%,其中硅料环节增幅显着,也导致了晶硅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大幅下调,硅片环节产能已超过电池片环节形成倒挂。对比需求规模来看,根据cpIA统计,2022年底晶硅各制造业环节存量产能,从整体规模来看,已可以满足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

新技术迭代速度加快。本轮以top为先行的N型电池片技术迭代速度高于预期,使得行业整体同质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根据Infolinksulting在2023年3月做出的预测,2023年top电池片出货规模将达到135Gw,top组件出货规模约110Gw,而在2022年10月,其预测2023年top电池片出货规模仅60Gw;根据其在2023年11月的统计结构,top电池片布局规模已达到1700Gw,其中2023年内有望开工、落地的规模或将超过600Gw。

根据cpIA在2023年2月做出的预测,2023年top行业平均转换效率将达到24.9%,目前头部企业top电池片量产效率均已站上25.5%台阶,并向26%靠近,预计2023年底到2024年将陆续导入SE及双面poLY技术,电池片效率将继续提升约0.5pct以上,展望更高效率水平,bc类平台技术、钙钛矿叠层等以及各种配套辅材迭代升级,将助力电池片效率向理论极限靠近。

N型时代或将全面来临,溢价红利期接近尾声,成本管控及效率优势将成为市场竞争关键。2023年,以top为主的N型电池片产能快速增长,2024年出货规模放量。目前N型电池片供应略显紧张,top电池片相对pERc组件仍然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溢价水平,但top组件溢价正在缩小,随着产能陆续大量投放,预计N型市占率提升进度有望加速,或将提前成长为主流技术路线,届时溢价概念或将不复存在,优质企业有望凭借成本优势及差异化市场策略获得竞争优势。

随着光伏产业的成熟、装机规模的扩大,供给侧和需求侧相互引导、相互分化是大势所趋。多年来,降本增效是光伏各环节发展的主旋律,而随着产业链协同进步、设备体系和材料体系的成熟,同一技术平台上各公司的成本和效率差距正在缩小。

与此同时,各细分应用场景的需求正在形成规模,比如集中式电站在沙漠戈壁、滩涂、渔光一体等场景,分布式电站在工商业厂房、商业办公建筑、高端定制化户用、农村户用以及bIpV等诸多场景,使得细分产品的经济性开始凸显。

bc技术有望成为平台型强力辅助。本轮N型电池片技术迭代进展迅速,头部企业top电池片量产效率均已站上25.5%台阶,但效率提升仍有较大空间,且方向路径相对明确。

电池片技术方面,top通过导入SE、双面poLY等,hJt通过导入双面微晶、电镀铜等,同时材料方面银浆、焊带、胶膜等,均为终端组件产品效率提供可能性。

根据Infolinksulting于2023年11月的统计,bc规划产能约159Gw,落地产能约44Gw,行业bc技术领先企业已实现大规模量产,技术进展已具备产业化成熟水平,预计2024年产能规模、实际出货均有望实现显着增长。

海外产能与需求错配带来的产品溢价有望持续,应对政策风险产能加速出海。近年来,海外各主要市场光伏相关的关税等限制政策逐渐明晰,同时在光伏产能本土扶持意图强烈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布局海外产能主要分为两种思路,一是在东南亚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建设产线,二是在具备高溢价、高需求增长预期的市场当地建设产线。

头部企业在资金及先发市场优势的加持下,多数兼顾两种布局思路,在纵向扩展一体化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横向扩宽产业布局,以应对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总的原则是不浪费,合理利用资源,消化完已有的库存设备组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