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继续开发殖民地(1/1)
第四百二十八章继续开发殖民地
在完成对格拉斯伯格金矿的开发准备之后,瓦尔科斯回到了西海岸,率队沿南部海岸线向东部挺近。他们在南部沿海地区又发现了一个食人族土着部落——阿斯马答族。
这是一个神秘的原始部落,原本并不为世人所熟悉,后来因在该民族地区发生多起探险与旅游者失踪遇害事故,而引起了世界关注。哪怕到了21世纪,该民族依然保留着被文明世界共同斥责的猎头传统。它为世人所知是由于美国纽约州州长尼尔逊·洛克菲勒的儿子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一个金融帝国的继承人迈克·洛克菲勒在沼泽遍地的热带丛林中神秘失踪。
1961年11月18日,迈克·洛克菲勒在新几内亚的南部海滨一带神秘失踪,他的失踪到最后仍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团。据说是当地的土着人为了获得具有魔力的战利品,猎取了他的头颅。迈克是带领一支探险队到那一带去为纽约原始人美术馆搜集民族学资料的,他本人就是该美术馆的创始人之一。可关于他神秘失踪的原因众说纷纭,至今也莫衷一是。
迈克·洛克菲勒不是第一次到大洋洲土着民族居住区去进行探险,他遇事不慌,善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但他这个人遇事容易冒进。1961年初,迈克·洛克菲勒参加了一个探险队的探险,深入到新几内亚中部高原的巴里艾姆地区考察。自那次考察之后,当地传教士致函荷兰政府,状告洛克菲勒探险队的队员教唆当地民族互相械斗,就为了拍下他们的血腥冲突场面。议会派出一个委员会去调查,最后得出结论:让这个探险队深入国家腹地是不恰当的。果然,在探险队到来两个月之后,在研究人员留宿地库鲁卢村周围发生了种族之间的冲突,死伤人无数。在当地档案馆查到的资料称,美拉乌克市的荷兰官员写道,迈克·洛克菲勒在这些地方极大刺激了当地民族猎头的兴趣,各个村的代表纷纷去找高官,恳请批准他们的猎人要求。迈克·洛克菲勒为他们提供闻所未闻的高额奖赏——1颗头10把铁斧头,这些地区找一个媳妇下的聘礼也就一把斧头。
于是当地人就有这么一个印象,村里的战士只要能弄来迈克的头颅并挂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空前的力量,战胜所有来犯的敌人。迈克还很粗心,把自己的名字也告诉了阿斯马答族人。他们非常了解迈克,但如果不知道被杀死人的名字,所猎来的头颅根本就不会具有魔力。而且迈克在这一带到过的村子不下50个,所到之处并不总是那么“温良恭俭让”。有一次,迈克及其旅伴到过奥茨扎涅普村,几年前荷兰的巡逻队曾在那里开枪打死当地居民。奥茨扎涅普离海岸不远,按说迈克1961年11月18日那天会到那里。
被印度尼西亚人杀害的荷兰籍传教士扬·斯密特指证,他是最后一个同迈克·洛克菲勒接触的人。他的传教士团挨奥茨扎涅普最近,所以他看见了手拿迈克·洛克菲勒衣服的岛民,他们还让他看了似乎是属于年轻美国人的骨头。当然,也不能排除衣服是迈克·洛克菲勒上次来奥茨扎涅普留下的。至于那些骨头,要想确定是谁的就很难了。
1962年3月,也就是开始搜寻迈克·洛克菲勒4个月之后,另一个荷兰籍传教士威廉·赫克曼口气相当坚决地肯定,迈克是刚爬上岸就让奥茨扎涅普的战士抓到后杀死的。赫克曼还说,这个村庄的居民告诉了他事情发生的经过,还说迈克的颅骨在他们手里。
1964年,从阿斯马答族人居住地逃出来的难民逃到了澳大利亚巴布亚的商业和行政中心达鲁。有近30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好像在阿斯马答族人中广泛流传一种说法,说迈克·洛克菲勒是让奥茨扎涅普的战士杀死后煮来吃了。他的颅骨显然是作为一种魔力带回了村里,起到一种在遭遇邻村战士进攻时的壮胆作用。
无论如何,迈克·洛克菲勒都是被自己给作死了,而且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所以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半个月后,舰队来到了新几内亚岛东部的一个大海湾(几内亚湾),尽管新几内亚岛南部地区地势低平,几乎都是平原,但这里不适合生存。这里有着大量的雨林和大片的沼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且降水充沛,这种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湿度大、温度高,适合各类动物昆虫以及鳄鱼的生长,其气候条件并不适合人类居住。此外,新几内亚岛的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以山地和森林为主,气候条件同样不适合人类居住。反而是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地河谷地区更适合人类居住。
舰队在此登陆,然后向北行进一段时间后在山脚下发现了生活在这里的假发胡利人,族群人数众多,有七八万人,这群人的文明开化程度要比那些食人族略高,较能接受新鲜事物。瓦尔科斯在山脚处建立了一个将近10平方公里大的城镇,移民5000人,与当地土着混居,主要以从事农业、禽类养殖、炼油、酿酒、制衣、冶金、制瓷、医疗等行业为生,主要以服务土着人为主,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同时人们将引进的咖啡、可可、橡胶进行大量种植,并烘焙成了了成品咖啡豆、可可豆。
橡胶是一种天然材料,印第安人在1700年前就已经发现并开始采集橡胶树液,将其用于各种用途。他们将橡胶液涂在身体上以防止蚊虫叮咬,将其制成弓弩、饮水筒、游泳圈等生活必需品,还将其用于医疗用途,治疗各种疾病。
由于橡胶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橡胶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制作各种防水器具和密封材料,使陶罐和木桶做成密封容器,以保存粮食、液体和其他物品。由于橡胶具有很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可以用于制成鞋底,让穿着者更加舒适自在,有效地保护脚部不受外界伤害。而橡胶具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可以做成橡胶球,这种球既有弹性又耐用,可以为孩子提高运动的效率和乐趣。
橡胶的加工方法主要有手工鞣制、热水加工、火烤加工。手工揉胶通常适用于小件的橡胶制品,首先将橡胶浸泡在水中,然后将水沥干。接着用手揉捏橡胶,使其变得柔软,再挤压成合适的形状。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加工效率低,只适用于少量生产。热水加工橡胶适用于加工大型橡胶制品,先将橡胶制品放在热水中加热,待橡胶变得柔软后,再用工具进行加工。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加工效率高,但是需要大量的热水和加热设备。此外,在制作密封材料的时候会使用火烤橡胶的方法,将橡胶加热到一定温度,待变得柔软后再进行加工,这种方法适用于加工密封圈等需要高精度的橡胶制品。总的来说,古代人们在没有现代技术设备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方法对天然橡胶进行加工,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技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橡胶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其商业价值逐渐开始被人们所重视,被用于制造各种工业产品,如汽车轮胎、橡胶管、皮带、密封圈等。橡胶的高韧性、耐磨性及伸展性,使其成为制造这些工业产品的理想材料,成为了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橡胶的应用更是五花八门,最后橡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建筑、石油化工等行业。
这些种植园和作坊为当地土着提供了海量的就业机会,通过生产加工把咖啡豆、可可豆、橡胶、棕油以及香蕉、菠萝蜜等热带水果干货出售到世界各地,为这些移民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也为帝国的赋税添砖加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