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亚历山大四世 > 第四百三十五章 百越之地(一)

第四百三十五章 百越之地(一)(1/1)

目录

第四百三十五章百越之地(一)

百越,是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百越从后世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范围内,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局部零散分布还包括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

“百越”之称谓源于先秦古籍对南方沿海一带古越部族的泛称,因这些古越部族众多,故谓之为“百越”。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即雒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吕氏春秋》统称这些越族诸部为“百越”,其它文献上也有“百粤”、“诸越”等称谓。“越”亦可写作“粤”,因古代“越”与“粤”相通,到近代才加以区别。汉朝之后其地改为郡县,此后“百越”这名称不见于史载,“越族”之名也十分罕见。百越中的岭南地区广西交趾一带的西瓯、骆越演化成了后世的壮族、侗族、黎族、布依族、傣族、毛南族、仡佬族、仫佬族、水族、畲族等少数民族。

骆越是很早以前就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古老的方国,骆越文化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骆越古国的范围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南至越南的红河流域。骆越文化的源头和中心在中国,主体部分也在中国。这个中心和最早的国都就在武鸣。骆越人主要聚居在左右江流域和贵州西南部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骆越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由于地处中原与华南、西南往来的交汇处,长期的多民族杂居、交流与融合,其文化亦具有多元色彩,其中最能体现骆越文化自身发展特点的是这一地区的青铜文化。

骆越国是由先秦壮侗语族民族祖先在岭南建立,骆越包括但不止于:交趾部(后世越南北部红河流域)、朱鸢部(后世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海兴省快州附近)、武宁部(后世越南北部红河流域河北省北宁县)、福禄部(后世越南义安省东南至河静省一带)、越裳部(后世越南广平省、广治省一带)、宁海部(宁顺省最东端)、阳泉部(主要分布在越南红河和广西红水河流域)、陆海部(后世越南北部)、武定部(位于后世中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武定县)、怀驩部(位于日后的义安省荣市)、文郎部、九真部(位于后世越南的义安省、河静省境内)、平文部(分布于后世广西中南部)、新兴部(分布在后世中国广西中部、南部和西部)、九德部(位于后世越南义静省荣市)。

分布范围包括在后世广西南宁、百色至越南中北部地区。北到浔江、黔江、红水河以南,正北与西瓯方国为邻,西北与夜郎为邻;东到今广东的罗定以南西南部,与闽国和后起的南越国为邻;东南到海南岛和xSqd、东沙群岛、NSqd;正南一度到交趾、九真;西部一度达到今云南文山一带,与滇国为邻,句町国崛起以后,在广西百色西部的西林和田林一带与句町国为邻。

据据越南人的创世神话,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生帝宜,南巡狩至五岭,得婺仙之女,纳而归。生禄续,容貌端正,聪明夙成。帝明奇之,使嗣位。禄续固辞,让其兄。乃立宜为嗣,以治北地。封禄续为泾阳王,以治南方,号为赤鬼国。泾阳王能行水府(一作入水),娶洞庭君龙王女,生崇缆,号为雒龙君,代其统治赤鬼国,后泾阳王不知所踪。雒龙君教民耕稼农桑,始有君臣尊卑之等、父子夫妇之伦。

雒龙君是“百越之祖“,雒龙君的妻子妪姬,生下了一百个男孩,俗传生了一百个卵,这些男孩就是百越的祖先。这就是越南百家姓的故事起源。一日雒龙君对妪姬说:“我是龙种,你是仙种。我们水火相克,要是结婚的话会发生很多困难。”妪姬带了五十个孩子回到山中,雒龙君带了五十个孩子回到南海。回到山中的长子号雄王,建立文朗国,文朗国是越南的第一个王朝。雄王是越南人的祖先,故越南人自称“仙龙子孙”。

文朗国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879年到前258年,据说其疆域东临南海,西接巴蜀,北临洞庭湖,南临胡孙国(即占城)。但实际疆域可能仅限于今天的越南北部及中国广西南部一带。国中又有宁山(后世越南宁顺省西北)、日南(日南郡,后世的广治省)、真定(位于后世越南北部交趾地区)等郡。其国以淳朴为俗,以结绳为治,最终为南逃的蜀王蜀泮(th?cphán)所灭,蜀泮夺其地后自号安阳王。

春秋战国时期,骆越有部分逐步南迁,到战国末年,迁徙到了后世越南河内一带,公元前316年秦国灭亡古蜀国后,开明王朝王子开明泮(蜀泮)逃到越南北部,后在瓯骆一些上层扶助下,这位古蜀国后裔在交趾、九真地域短期建立瓯雒国(前257-前206年),都城为古螺城(在后世越南河内东英县).瓯雒国又称为安阳国,由西瓯及雒越组成。其疆域主要包括后世越南北部一带,后一度扩张到中国广西、云南部分地区。他们正是黎族、水族、老挝龙族的祖先,创造出璀璨的“瓯雒文化”,即越南东山文化。

蜀流亡贵族盘占之处,正是红河萦回贯注地带,每年雨季必汇为泽国,而潮水涨消,带来肥沃泥沙,宜于垦殖水稻,这里的西瓯、雒越两个部落也多以农业为生。西瓯人比较温和驯良的,西瓯部落及雒越部落的经济文化尚不发达,至汉代仍不穿上衣。因而从相对发达地区过来的安阳王,很快被当地部落头人们推为最高酋长。不过瓯雒国存在时间很短,公元前206年,瓯雒国与南越国发生战争,为南越武王赵佗所灭。赵佗建立交趾和九真两郡,骆越方国南部疆域缩到今广西崇左市、百色市、防城港市境内。

后世的越南语又称京语,属于南亚语系越芒语族越语支,是越南国的官方语言,有85%至90%的越南人、居住在海外的300万越南侨使用,中国广西的部分京族亦使用越南语。但此时的古越人说的古越语却和后来的越南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因为现在的越语并不属于越芒语族,甚至都不属于南亚语系,而是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越南语是因为后来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包括忙族所说的都属于越芒语族而产生的越南语。虽然从文化上讲,越南文字吸收了大量汉字,比日本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从语言学的根源上来讲,古越语和后世越语却分属两种语系。

后世的越南人的饮食较清淡,以清水煮、煎炸、烧烤为主。他们吃饭用筷子,与中南半岛的其他许多民族一样,都喜吃生冷酸辣食物,主食以大米为主,爱吃粳米,也吃杂粮。肉类有猪、牛肉和鱼,尤其喜欢用鲜鱼加工成“鱼露”。“鱼露”是京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蔬菜以空心菜为主,也种白菜、黄瓜、南瓜等。农村的京族、傣族等民族和城镇的部分居民有嚼槟榔果的嗜好。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