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玻璃制作工艺(1/1)
第四百三十八章玻璃制作工艺
除了排水系统,还有那些用大理石砌筑的房子,虽然不算高楼大厦,在这个时代却算是非常伟岸了。为了建造高楼,巴西尔还在地基中插了很多石柱,以加固地基,防止下陷。在城外建了砖窑厂、玻璃厂、木材加工厂,除了烧制建筑所需的砖石,还要烧制装修用的玻璃,木材则两者都需要用到。
古代的玻璃制作方法,是一种极为独特且技艺高超的工艺。最早的人工玻璃(形式为珠子)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2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埃利都(Eridu),就是用硅和草木灰,以及一种富含钴的材料制成了呈蓝色的玻璃。原始玻璃主要是钠钙玻璃,由熔炉中少量的草木灰和二氧化硅制成。二氧化硅自身的熔化温度在1700c以上,但当它与碱性物质(如苏打)混合在一起时,熔化温度可以降低到大约1000c这种碱性物质就叫作助熔剂。这样烧成的玻璃碴被再次烧造,并通过各种手段制成珠子,比如在熔化的玻璃周围缠绕表面覆有黏土涂层的金属丝。这些玻璃珠有各种颜色,烧制时加入一些原料,玻璃就可以上色并且变得不透明。这样制作出来的玻璃珠,有一些就会与绿松石、青金石等半宝石相似。
后来人们逐渐了解到,将金属氧化物加入到熔融物体中,调节加热温度和添加剂的比例,就可以得到各种绚丽多彩的玻璃:红色、绿色、蓝色、紫色、黄色等。玻璃制作工艺自从被发现后就被带到地中海各地。千年以来,玻璃的制作工艺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经历了许多改变和变革。
大约是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94年–前1595年))灭亡后,美索不达米亚的工匠将玻璃技术传入埃及。图坦卡蒙的覆面上含有青金石和当地制作的深蓝色玻璃。替代品的出现,很可能是因为青金石的稀缺和高昂成本。与图坦卡蒙覆面玻璃成分相同的玻璃珠,同样也发现于法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早期跨国贸易已经相当发达。
除珠子以外,最早的玻璃容器也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约为公元前1500年,很可能是在胡里安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生产的。它们都由卷芯法制备,原料为硅石和草木灰。要通过这种方法制成玻璃容器,熔炉内需要有大量玻璃溶液,而且温度要达到大约1150c至1200c。熔融玻璃裹住用动物粪便和土做成的芯子,玻璃丝则用作表面装饰。有色玻璃也开始有系统化的生产:在其中加入锑元素就能形成不透明的白色、黄色和绿松石的颜色,加入钴元素则形成深蓝色。
这些步骤都需要进一步的技术革新:玻璃需要专门加热,这样锑或者其他物质的晶体才得以形成;然后必须缓慢冷却,从而形成不透明的效果。这样生产出来的玻璃也会更加结实。但是并非所有的原料都产自当地,所以还需要其他产地供应原料。这一时期,还可以见到模制的大理石纹马赛克玻璃兴起,这反映了进一步的技术革新。
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西亚和欧洲的不同国家地区都有了玻璃技术。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玻璃首先在希腊生产。古希腊人使用石英砂、苏打和石灰等材料烧制玻璃。具体来说,他们将石英砂、苏打(碳酸钠)和石灰(氧化钙)混合,然后在高温下烧至熔融,再冷却凝固形成玻璃。这些玻璃制作工艺在如今的希腊化时代已经相当成熟,并且玻璃制品被广泛用于各种奢侈品和装饰品。这些技术不仅展示了古希腊人在玻璃制造方面的创新,也反映了他们对材料科学的深刻理解。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玻璃生产扩展到意大利北部,之后玻璃技术传至欧洲其他地方。到了公元前800年的时候,欧亚大陆西部的玻璃制造出现了显着的发展,大量使用富含钠的泡碱或天然碱等矿物,取代了之前作为碱性物质的草木灰。泡碱发现于开罗西北方沙漠的边缘,在一个名字为瓦迪那特伦(wadielNatrun,泡碱河谷)的地方。对于制造玻璃所需要的碱而言,泡碱是一种更加纯净、密度更大的原料,而且与草木灰不同,不需要提前准备。
由于硅石(形式为沙)很容易得到,成本主要在于炉子中的燃料、泡碱(仍然是主要的碱性助熔剂),以及结渣处理技术的发展。而把一个扁平的圆盆放在模具上来制造碗,模子还可以再次利用,这是一种快捷且成本低廉的方法。所以,尽管玻璃制品在东方卖的很贵,但在地中海各国,玻璃确实是比较廉价的产品,哪怕是彩色玻璃或者镜子。也就是放大镜、望远镜这类光学用品比较昂贵。
而玻璃窗的生产则需要面板玻璃,它的制作方法包括两步:首先,建造一堵砖墙,将砖块排列成一定的图案;接着,将熔融的金属或矿物质材料倒入砖墙内,再用一个铺满了沙砾的平板铁片压在其上,等玻璃冷却后,使用锤子将铁片打破,然后取出玻璃片,进行抛光和修整。
还有一种透光的仿石玻璃,这种玻璃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制造者先将自然石材、碎玻璃和陶瓷等原材料混合,并加入一些金属氧化物,如铜、锌、镉、锗、铅、锡、锰等金属,将这些材料与石英砂放入炉子中加热熔化,最后进行各种速度的冷却,结果制成的玻璃可以模仿大理石、玉石、石英石等各种天然石材的纹理和颜色。
这些方法生产出来的玻璃制品既瑰丽又精美,传承至今的技艺和工艺,无不展现着古人的聪慧而它们的精神和技艺是我们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源泉。
亚历山大帝国的制瓷业虽然没有后世中国那么发达,但在拥有制作玻璃技术的工匠们的努力下,也制作出了各种瓷器,变化多端,比玻璃还神奇。现如今已经可以烧制青花瓷、白瓷、黑瓷、黄瓷和一些简单的彩色瓷器,偶尔也能制作出一些炫丽多彩的瓷器。制瓷业很快发展并在百越地区流行起来,并流入楚国和中原地区,是的番禺成了大陆南方的制瓷中心、玻璃生产基地、工艺品交易点、珠宝市场。
南越地区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这里的稀土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在西部后世的湛江和茂名地区,还有油页岩、高岭土、玻璃用砂等矿产资源。还有黄金、锡、银、硫铁矿、铅、锌、钨等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这里还有一个独立铀矿,储量高达17万吨,在后世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这里的矿产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尤其是铅、锌、钨、锡、硫铁矿、高岭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用花岗岩、玻璃用砂以及地热和矿泉水等资源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也是帝国当下能开采并使用的了的。
在往后的几年,番禺成了东亚地区最繁华的商业城市,国际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同时也是一座大型工业城市,每天都在生产着几十上百塔兰特的商品,远销百越地区、中原和东南亚各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