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想穿越成周瑜(2/2)
魏延承认自己长得也算不错,但与周瑜相比,不禁感到有些自惭形秽。
穿越而来的魏延对周瑜一直怀有深深的好感。
他知道,在历史上,周瑜是一个备受赞誉的人物。
尽管某些演义对他进行了一些编纂和不公正的描写,但魏延始终认为,周瑜是汉末时期最杰出的帅才之一。
在魏延的心目中,周瑜不仅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还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
然而,在后世的普遍印象中,周瑜却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在外被诸葛亮戏弄、在内又被孙权压制的人物,似乎他的一生都充满了憋屈和窝囊。
但魏延知道,这并不是真实的周瑜。
真正的周瑜,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智勇双全的英雄。
穿越过来的魏延,本以为能够改变周瑜的命运,却不想最终还是英年早逝、自刎而亡。
其实,当夺取吴县之后,魏延心中早已有了对周瑜的安排。
他想象着周瑜投效自己后的种种情景,如何让周瑜发挥其才能,如何让他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然而,这忠义的周瑜却始终未能走出心中的自己,最终选择以死来成全自己的忠义之名,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魏延不禁想,如果下一世能够穿越到周瑜的身上,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
他定然不会让周瑜过得如此悲惨,定会让他的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让他的人生不再充满遗憾。
魏延决定要为周瑜做点什么,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惋惜。
他命徐庶按照王侯之礼厚葬周瑜,以征南将军、新野侯的名义上书许都朝廷,请求追封周瑜为“忠义侯”,并厚待周瑜的家眷。
徐庶对魏延的这一举动感到有些疑惑,他认为魏延此举或许是为了收买江东文武之心。
但魏延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让徐庶一切照办。
徐庶虽然心存疑虑,但还是遵从了魏延的命令......
转眼间便来到了四月天。
江东地区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各项事务都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安南军在各地积极行动,平定山越、剿灭贼寇。
使得各郡县的官吏得以顺利上任,地方治理渐入正轨。
在攻打山越的过程中,安南军借鉴了五溪蛮的成功经验,采取“威”、“逼”、“利”、“诱”等多种手段,逐步引导山越人迁往太湖的聚居区。
对于那些冥顽不灵、拒不服从的山越势力,安南军毫不手软,坚决予以打击,以维护地区的安宁与稳定。
与此同时,锦帆军的扩编工作也圆满完成。
甘宁、陆议、丁奉、吕岱、吕蒙等一众将领率领着新扩充的锦帆军,浩浩荡荡地开往长江,展开水上训练。
而江陵和秣陵两大造船厂的生产效率极高,源源不断地为锦帆军提供了充足的战船,有力地保障了锦帆军的装备需求。
魏延深知海上作战的重要性,特意嘱咐甘宁要着重训练锦帆军的海上航行能力,为将来可能的出海作战做好充分准备。
不久之后,魏延、徐庶带着亲卫营,大乔和步练师,还有张昭、诸葛瑾、徐盛等江东新降的才俊们离开了吴县。
他们先北上合肥,巡查淮南防务,然后再返回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