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黄巾逆袭 > 第413章 张远与道门结盟

第413章 张远与道门结盟(2/2)

目录

张远微微皱眉,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前辈,此事干系重大,非是我能轻易决断。道家传承千年,底蕴深厚,本应秉持清净无为、济世度人的宗旨。然观汉中张鲁所为,以五斗米道治国,政教合一虽一时能凝聚人心,可长远来看,弊端丛生。”

左慈神色微微一动,却并未打断张远的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张远继续说道:“百姓于乱世之中,所求不过安稳生活、衣食无忧。若以教派教义过多干涉世俗政务,看似有序,实则容易滋生腐败与特权。官员与教中高层相互勾结,鱼肉百姓之事恐难以杜绝。我不愿重蹈覆辙,让道家之名蒙羞,更不想让百姓陷入另一种水深火热之中。”

左慈轻轻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赞赏之色:“将军所言不无道理。只是如今乱世,各方势力纷争不断,道家若想保存自身传承,光大教义,实需有一强力后盾。将军出身不凡,又手握重兵,若能与道家携手,必能开创一番新局面。至于汉中之事,我们大可引以为鉴,另辟蹊径。”

张远心中一动,左慈这话倒是提醒了他。道家在民间素有根基,若能合理借助道家的力量在世间宣传自己,对于自己在乱世中立足、实现抱负确实有着极大的助力。但他仍有顾虑:“前辈,我虽敬重道家,但行军打仗、治理一方,靠的是严明律法与公正赏罚。若与道家联合,难免会有教义与政令冲突之处,不知前辈可有良策?”

左慈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将军不必忧虑。道家虽有教义,但核心在于顺应自然、和谐共生。将军以律法治国,以仁德待人,与道家理念并不相悖。我们只需在关键事务上相互沟通、协调,求同存异即可。例如,道家可在安抚民心、传播教化方面助力将军,而将军则在武力上保护道家的传承与发展,如此相辅相成,必能相得益彰。”

张远低头沉思,权衡利弊。不得不说,左慈描绘的蓝图极具吸引力。若真能与道家达成合作,自己在道义上便能占据高地,招揽人才、扩充势力也会更加顺利。而且,道家的奇门之术、医术药理等绝学,对于军队的战斗力提升和百姓的民生改善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过了半晌,张远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左慈:“前辈,承蒙您信任与看重。我张远愿与道家携手,但有一事需事先言明。合作之后,道家不得借势干预政务,一切政令仍由我做主。若能做到这点,我们便可详谈具体事宜。”

左慈哈哈一笑,上前握住张远的手:“将军放心,道家所求不过是在乱世中延续传承,造福苍生。断不会做出干涉将军政务之事。如此,我们便一拍即合!”

随着两人握手言定,一股新的力量在这乱世之中悄然汇聚,一场影响天下格局的变革,也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对话间拉开了帷幕。

当夜,张远大摆宴席,召集文臣武将宣布左慈身份。

在热闹非凡的宴席上,张远环视着麾下的文臣武将,高声说道:“今日,我要向诸位介绍一位贵客,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左慈先生!左先生神通广大,道家奇人,今后将与我们并肩同行!”众人听闻,纷纷起身,向左慈恭敬行礼,眼神中满是敬畏与好奇。

左慈微笑着一一回礼,气度不凡。

待众人坐定,张远接着说道:“如今局势变幻,雍凉之地虽已纳入版图,但民生之事至关重要。据我所知,接下来恐有旱情降临,所以我想请左先生抽调道门中精通地理水文之人,前往雍凉、并州测量寻找水源之地,广开深井,以解将来旱灾之困。”

左慈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转头吩咐身旁的欢姑娘:“你明日出发,联络各地道门中人,务必挑选精干之才,尽快开展此事。”欢姑娘领命。

宴会结束后,张远回到府邸。家中妻妾早已等候多时,一年征战在外,张远此刻望着这群娇艳欲滴的美人,心中满是思念。正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瞬间抛开所有疲惫,仿佛化身饿狼,沉浸在温柔乡里。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远整日与妻妾们厮混在一起。即便他身体素质远超常人,可连日的纵情声色,也让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时常腿脚发软,暗自苦笑恨不能多生两个肾来应付。

而并州的官员们对此心知肚明,他们都很识趣地没有去打扰张远。毕竟大家心里清楚,随着张远成功拿下雍凉,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他的子嗣问题已然成为重中之重。张远如今已步入而立之年,却仅有一儿一女。在这个乱世,家族传承和势力稳定紧密相连。万一长子遭遇意外,整个并州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力量,极有可能瞬间分崩离析,陷入混乱。所以,他们都选择默默等待,期望张远能早日诞下更多子嗣,稳固根基。

与此同时,欢姑娘快马加鞭,奔走于各地道门之间,迅速召集了一批对地理水文颇有研究的道门子弟。这些人收拾行囊,即刻奔赴雍凉、并州各地。

张远如此高调的与道门结盟,让一众诸侯各个忧心不已。

袁绍得知此消息后,气得将手中的酒杯狠狠摔在地上,怒喝道:“张远这竖子,竟敢与道门勾结,妄图借其势!若不加以遏制,日后必成大患!”许攸赶忙上前劝道:“主公息怒,如今张远与道门结盟,实力不容小觑。但我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且占据冀州等地,地势险要。依臣之见,可联合其他诸侯,共同讨伐张远,以绝后患。”袁绍沉思片刻,点头道:“你所言有理,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务必联络各方,组成联军。”

曹操在营帐中听到密探传来的消息,微微皱眉,随后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对身旁的荀攸说道:“公达,张远与道门结盟,看似声势浩大,实则隐患重重。你对此有何看法?”荀攸从容说道:“主公,张远骤然与道门联合,各方利益难以平衡,内部必有矛盾。再者,如此高调行事,定会引起其他诸侯的警惕与不满。我们不妨按兵不动,坐观其变,待他们内部出现裂痕,再出手也不迟。”曹操抚掌大笑:“公达果然深得我心,就依你所言。”

江东的孙策听闻此事后,豪情万丈地对周瑜说:“公瑾,张远此举虽大胆,但我江东子弟岂会怕他!若他敢染指江东,定叫他有来无回!”周瑜微笑着回应:“伯符,张远目前根基在雍凉、并州一带,短期内不会对江东构成威胁。不过,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需厉兵秣马,加强防御,同时关注各方动态,以便适时而动。”孙策点头称是,下令加紧操练水军,巩固江东防线。

而益州刘焉病重,有其子刘璋暂代州牧一职,益州的刘璋得知消息后,惊慌失措,连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他焦急地说:“张远与道门结盟,实力大增,一个张鲁就让我们难以安稳,若张鲁邀请张远共同进兵,我益州恐难抵挡,诸位可有良策?”谋士法正站出来说道:“主公勿忧,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可加强防守,同时派遣使者稳住张远,尽快将汉中收回,有汉中做屏障,张远的铁骑难以发挥作用。”刘璋无奈之下,只好采纳法正的建议,派人前往张远处求和。

六月大军回到并州,张远率文武前去迎接,看到张远无事,军中将领皆是松了口气。

一连几日张远大摆宴席犒赏此次出征的将士,随后几天,张远开始与众人商议封赏一事,而这时大旱彻底爆发。这次旱情遍及淮南,徐州,兖州,青州,冀州,幽州,雍州,凉州,并州。

大汉一大半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饥饿的人纷纷向江东,益州,交州,荆州涌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