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周幽王(1/2)
西周史中,周幽王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关键人物。他是西周历史上十分有名却又饱受争议的第十二任君主,姬姓,名宫湦(音shēng,一作宫生)。
作为西周赫赫有名的周宣王姬静之子,周幽王的身世自出生便注定不凡,尊贵之气与生俱来。他的母亲姜后,乃齐国国君之女,如此高贵的出身背景,无疑为他日后登上西周的权力巅峰,承接起西周的统治大业,奠定了坚实且无可比拟的基础。
关于周幽王的出生年份,干宝在《搜神记》中明确记载,姬宫湦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
这一说法并非毫无根据,极有可能是参考了古老的典籍《竹书纪年》。
周宣王在位期间,凭借自己的睿智与敏锐,对姬宫湦的才德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与评估。经过深思熟虑,周宣王早早地便将姬宫湦立为太子,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厚望,满心期待着他能像西周的先辈们一样,在未来承继祖业,以非凡的智慧与果敢的决断,励精图治,将周室的昌盛繁荣延续下去,让西周的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芒。
时光匆匆流转,周宣王四十六年(前782年),这位在西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颇具影响力的周宣王与世长辞。姬宫湦依照祖宗传承下来的制度,顺理成章地继位,就此成为了周幽王,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统治时代。
登基伊始,一切似乎都在遵循着宫廷礼仪和传统惯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周幽王立妃子申后为王后,申后端庄贤淑,在宫中颇受敬重。申后所生育的姬宜臼也被册封为太子。这一系列安排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一切都显得中规中矩,仿佛是在遵循着祖宗之法的既定轨迹稳步前行,续写着西周王室传承的故事,延续着西周王朝的统治秩序。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周幽王开玩笑,平静的表象下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周幽王二年(前780年),原本平静的西周王朝突然被一场可怕的灾难所笼罩,宛如恶魔降临人间。这场灾难来势汹汹,让人猝不及防。
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这座古老而宏伟的城市,见证了西周无数的荣耀与历史记忆。然而,就在这一年,它却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刹那间,大地开始剧烈摇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肆意揉捏,城郭也在这股强大力量的冲击下瑟瑟发抖。
城中的百姓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场灾难的降临,他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吓得惊慌失措。一时间,人们四处奔逃,尖叫声、哭喊声此起彼伏,恐惧如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充斥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此次地震的危害范围极其广泛,其影响之大令人瞠目结舌。这场可怕的灾难不仅给镐京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更令人震惊的是,它还引发了泾、渭、洛三条河川的剧烈震动。
这三条河流原本都是平静而温和地流淌着,它们是两岸百姓的生命之源,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然而,由于地震的影响,它们的河水突然变得汹涌湍急起来,波涛滚滚,如同一头发狂的巨兽,奔腾咆哮着。
河水像是被注入了无尽的愤怒,它们疯狂地冲击着河岸,拍打着礁石,掀起巨大的浪花。那涛声震耳欲聋,仿佛是大自然在发出怒吼,宣泄着它那难以言喻的狂暴力量。
这股力量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周围的一切都似乎要被卷入它那充满破坏力的旋涡之中。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被冲垮,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然而,灾难并未就此结束。就在同一年,接二连三的噩运降临,情况愈发糟糕和恐怖。泾河、渭河以及洛水这三条重要的河川竟然开始逐渐干涸,水源断绝。那原本汹涌澎湃、奔腾不息的河水,如今却像被抽走了灵魂一般,悄然无息地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就如同大地的生命之泉突然被截断,原本依赖着这些河流滋养的万物,也在这一瞬间失去了生机,生命的活力在一点一滴地消逝。
而与此同时,岐山也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山体崩塌。那巍峨耸立的巨大山体,就像被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猛然推倒,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伴随着山石的滚落和尘土的飞扬,遮天蔽日的尘土如滚滚浓烟般腾空而起,将天空完全遮蔽。刹那间,整个世界都被这片黑暗和绝望所笼罩,仿佛末日降临一般。这一犹如世界末日般的景象,深深刺痛了百姓们的心灵,在他们心中刻下了恐惧的阴影,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担忧与不安。
大夫伯阳甫(一作伯阳父),作为当时一位极具智慧和洞察力的人物,目睹这一系列异象后,忧心忡忡。他深知这些自然灾难背后所蕴含的可怕预兆,不禁长叹道:“周朝将要灭亡啊。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向来都有其恒定的规律,它们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维持着世间万物的正常运转。一旦这种规律被打破,必定是有人在暗中肆意扰乱。阳气本应在地下自然上升,并且在上升过程中应该保持顺畅无阻,可如今却受到阴气的沉重压迫而无法舒展自如,如此一来便引发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地震。
如今,泾、渭、洛三河一带地震频频发生,这正是阳气失去了它原本应处的位置,而被阴气强行镇压的体现啊。阳气失序并且被压制于阴气之下,河川的源头必定会被阻塞。一旦源头阻塞,那国家就如同失去了生命源泉的树木,命运也就危在旦夕了。
要知道,水土之气如果通畅并且湿润,万物才能够在它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民众才有充足的物资可供使用,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倘若土地干涸,百姓们缺衣少食,缺乏日常所需的各种用品,国家若还能不走向覆灭,这又要等到何时呢?我们回溯历史可以看到,从前伊水、洛水枯竭之时,夏朝便走向了灭亡;黄河枯竭之际,商朝也随之覆灭。如今,周朝的德行恰似夏、商二朝的末代一般,已经出现了腐朽的迹象,再加上河川的源头又被阻塞,源头一旦阻塞必然会引发干涸,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国家要灭亡,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不会超过十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