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洛水望气,修为进步(2/2)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汉人慢慢恢复实力,能把任何入侵的外族同化,而一旦胡人政权腐朽或爆长久内乱,再不能一心一意的有效压制汉人,那么汉人必然重新翻身做主,反过来压制并彻底吞纳胡人。
后世的蒙元政权如此,满清也险些中断国运,被赶回关外。
纵观历史,没有任何势力或政权能够长盛不衰,每当汉人政权腐朽或内乱,国势衰微,则北方胡族大肆入侵,压制汉人。同样,入主中原的胡族腐朽或内乱,则汉人有志之士又会乘势而起,恢复汉统,将来到中原的胡人吞得渣都不剩。
如此往复循环,中土的历史恰是汉人与胡人的民族融合史,而汉人或许一时沉寂,却永能屹立不倒的根源,则是其强大的人口基数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历史如此,后世亦如此。
而现在,汉人崛起已经变成了历史大势,这一战,苏铭并不会觉得吴国会输,甚至就算是吴国输了,也是割据南方的东晋格局。
但北方,突厥却做不到对中原诸侯的绝对压制,因为中原的汉人势力尚未倾覆,军事实力仍在。
顺着洛水走了许久,杳杳冥冥间,苏铭的心神无限腾升,天地间的气息变化一一呈现在眼前,他感触到苍茫天地充盈着无穷无尽的流光溢彩,变化万千,然而其周流运转又隐隐然自有其永恒不变。
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中原无数大大小小的黑、白、红、黄、青五色之气汇成几头无角蛟龙各据一方,堂皇浩大而缥缈朦胧。
一方横亘凉州,一者分割灵州,一者在河东,一者河北,一者关中,而在河北还有一头形状迥异的龙狼,呲牙咧嘴,气势宏大,关中一条黄龙身躯比其他的要大不少。
心念电转之余,苏铭将心神转向南方,但“见”一头郁郁苍苍的青蛟巍峨盘踞,体型庞大,遮天蔽日,但却鳞甲毕现,沉稳绵延,如日中天,额头有角,几乎有化龙的趋势。
天地间一气流行,皆因形相不同,致生千变万用,然若源溯其流,盖归一也。
此时,宋缺猛然睁大眼睛,凝视对方,刚刚一刹那,他好像感知不到苏铭的存在,就像是他消失在这片天地一样。
而当他看过去,却能看到苏铭实实在在的站在那里。
他立马停下身形,退后,示意众人停下脚步,不要影响到苏铭。
苏铭立在河畔,双目自然闭合,心神空灵,功法自然运转,人道气运缥缈朦胧,源于万民之精气神的汇聚升腾,亦是天地元气所演化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奇异气象,因根植于人道大势而隐隐然亦有迹可寻。
呈现在高人“法眼”之中,则万民之气恰似各种各样的流光溢彩,流淌汇集在大地上的村镇城池之间,最终聚小溪成江河,滋生蛟龙。
此气运之龙不仅象征着国势强弱,更映射着万民意愿所向,预兆着人间大势的兴衰变迁,五德循环。那几条蛟龙都好分辨,只是草莽之流难以成事,而大周,突厥的势力最强,因此气运也更旺盛。
若是突厥在草原,其气运会更加强大,远远不止现在这个模样。
默默感察自身,苏铭只觉精气神愈混润圆满,清明通灵,显是刚刚心神上合人道气运而受益匪浅,精神境界更进一步。
尽管在望气之术上同样大有所悟,但他却并不如何着意,因为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冥海归元劲带来的衍生变化。
望气之术,古已有之,相传可窥天地人三才之变。
然而实际上,寻常奇门之士望气,所见不过雾里看,或可偶然窥得人道气运的一鳞半爪,也犹如断章取义,不足为凭,止于术法层次,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或许已是匪夷所思,但在道行高士眼里其实不值一哂。
真正的修行高士,从不以奇门异术称雄,而是专注于参透天地和生命的奥秘,一旦臻至天人合一的无上道境,自有不可思议的神通一一具足,即使不通望气之术,人道气运的任何细微变化在其慧眼之前亦无所遁形。
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末。
说到底,还是境界最重,他相信,宋缺作为一国之主,能看到的感受到的不比他少,甚至为一方之主,更能体会到权势带来的心境和天地变化。
宋缺能调动一方军势为己用,甚至借这个机会突飞猛进,苏铭作为吴国的国师,自身位格足够,管中窥豹,也能有所进步,只是不如他多罢了。
良久,苏铭睁开双眼,清澈眼眸闪过一丝明悟,周身气质愈发玄妙,道韵滋生。
宋缺面上露出真诚的笑容,“恭喜。”
苏铭是吴国国师,他变强就是吴国变强,他如何能不高兴更何况,作为武道上的对手和朋友,他也希望有一个能坐而论道之人。
对方进步,他由衷的感到高兴。
苏铭淡淡一笑,“略微有所感悟。”
下一刻,他面色微微变化,抬头看了一眼天空,刚刚脱离感悟,他竟然感受到了些许压力,不是来源于未知的敌人,而是源于头顶的天空。
早在之前,他在大宗师这个境界已经逐渐圆满,很难有所进步,而现在,他感受到了久违的瓶颈,若是突破境界,或许就能打破这片天地。
这不是错觉,是冥冥中的武道灵觉给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