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后浪涛涛(1/2)
第213章后浪涛涛
周百顺身体渐渐衰弱,豆腐坊就不开了。
彭二丫每日里孝敬侍奉公爹,教育抚养孩子。老少日日盼着周大牤子归来。
一九四五年秋,周百顺一家老小欢天喜地看到了小鬼子倒台完犊子。
进入冬天,这天早晨,彭二丫做好了早饭,孩子们来招呼爷爷吃饭。
周百顺躺在炕上一动不动,呼叫不应。
孩子们急忙喊叫彭妈妈。
彭二丫慌忙来看视,发现老爹已是仙逝多时。
周百顺结识汪雅臣后,为抗日兢兢业业竭尽全力,子女都是英雄。
彭二丫痛哭主持丧事,六个孩子俱戴重孝,四岁的周玉海顶灵发葬。乡亲们感念周百顺淳朴憨厚仁德,一齐出资出力帮助料理。
政府曾和彭二丫商谈,走出家庭担任妇联工作。
彭二丫考虑孩子们需要抚养照顾,且自己身体状况欠佳,汪军长交给的任务尚未完成,就把满腔心思全放在了六个孩子身上。
这个抗联烈士子女组合的家庭,周婶、周百顺、彭二丫先后殚精竭力,抚养教育的六个孩子都恢复了本姓,渐渐长大。刘柱子和任贵儿两人有敬有让十分要好,体贴孝敬老人,尽力帮助妈妈操持家务、照顾弟弟。
一九五零年初夏,彭二丫领着刘柱子、任贵儿、牛新春、罗光复、马天飞、李春生和周玉海七个孩子,老少来到了九十五顶子山。她指点着面前的群山沟坡向孩子们讲说,当年我和你们的父母们在这里和日本鬼子、汉奸敌特进行了殊死的战斗。
她们一行来到了当年军部所在的山峰,彭二丫指点着说,十军军部窝棚就在这里,鬼子来了烧毁,战友们回来了重建,反反复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边山坡是地窨子,抗联战士发挥了聪明才智,建设成了既能舒适居住又能进攻打击鬼子的隐蔽工事。在这片比较平缓的山坡上,当年陈明丽和汪军长凭着头脑里深刻清晰的记忆,最终让狡猾的鬼子间谍美智子——假陈明丽显出了魔鬼原形。
最后,老少来到了九十五顶子山后背石头亮子——汪雅臣军长牺牲地,她对孩子们抚今追昔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抗联十军,最累最苦的是军领导,他们坚持“三不”原则,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在那么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凝聚人心团结战斗。
面对葱茏群山,彭二丫领誓,七个孩子庄重地举起右臂宣誓:
不忘血泪仇,缅怀先烈们的铁血战斗精神,继承先辈的遗志,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名利,永作革命后来人!
彭二丫眼望山岭树林,感慨万千——这里就是和战友们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她的挚爱丈夫周大牤子牺牲在三道通,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山岭就是烈士们永远不倒的丰碑!
一九五零年朝鲜战争爆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刘柱子和任贵儿踊跃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刘柱子在作战部队平时吃苦耐劳,作战时处处冲在前头,多次立功后来升任连长,在第五次战役中,牺牲在冲锋路上。
任贵儿在医疗队任劳任怨忠于职守表现优异,担任护士长。得知柱哥牺牲如万箭穿心悲痛不已,决心像柱哥那样奋力战斗保家卫国!后来,她为救助战友在敌机轰炸中光荣牺牲。
刘柱子和任贵儿没有辜负长辈们的期望,为了保家卫国而光荣献身。
周家的大门口挂上了《光荣烈属》的光荣牌子。
叛徒郭珍的妻子孩子都死于战乱。他穷困潦倒只身回到寒葱河子屯。
当地群众,念念不忘汪雅臣军长和抗联十军群英,对叛徒和日伪特务恨之入骨,一定要惩办汉奸特务,为革命烈士报仇雪恨!
为民除害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东北光复,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民主政权,贫雇农子弟参军参战,保卫胜利果实。
人民群众不断地向各级人民政府反映:叛徒郭珍勾结汉奸孙永清,向日寇告密出卖抗联问题。
政府经过调查,缺乏确凿有力的人证物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