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敦刻尔克大撤退,希特勒错失良机(2/2)
“没有办法,德国的家底太薄了,总共才2700辆坦克,而对方的坦克数量将近5000辆。况且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的部队孤军深入,后方步兵却没有及时跟上。一旦被英法联军切断联系,德国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这些坦克精英,就将全部葬送在这里。说白了,德国太穷了,没有多少家底,根本经不起这么折腾。我就这么点本钱,以后还指着它们去跟约瑟夫死磕呢,绝不能全部葬送在敦刻尔克。”希特勒的脸上满是无奈与苦涩,眼中透露出对德国未来局势的担忧。
“所以你就因为这点困难而怂了?就这样错失这千载难逢的良机。”朱由检忍不住讥讽道,他对希特勒的退缩感到既愤怒又失望。
“你不懂!你没亲身经历过与法国的作战,我可是亲眼见证那段残酷历史的人。当年的战争,德法两国拼得你死我活,双方都死战不退,法国人太强悍了,鲜血流干的那一刻还在战斗。法国人一向强硬,我实在不相信他们会在敦刻尔克就这样束手就擒。我总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阴谋,说不定他们正等着我们的装甲部队一头扎进去,然后来个瓮中捉鳖。所以我必须要再继续观察一下,顺便等待步兵及时补上战线的缺口,确保万无一失。”希特勒回忆起当年那场惨烈的战争,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与谨慎,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
“而且据我估算,法军至少还能动用70个步兵师,这显然是他们隐藏的预备队。一旦德军主力深陷敦刻尔克,被法军预备队合围,战争一旦陷入久拖不决的局面,我德意志帝国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才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希特勒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最担忧的事情,他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仿佛已经看到了德国陷入困境的可怕景象。
“你这不过是猜测而已,你应该多听从前线将领的意见。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发回来的消息明确表示,英法两国军队已然溃不成军,斗志全无。此时不发动进攻,更待何时?这可是绝佳的战机,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有了。”朱由检试图说服希特勒,他希望希特勒能够清醒过来,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朱大哥,我还有一个想法。如果这次放过被困在敦刻尔克的20多万英军,或许日后能够和英国达成媾和。英国海军的实力太过强大,如果能够与他们结盟,对我日后对付苏俄的约瑟夫将会有极大的帮助。如此一来,我就可以全心全意地应对来自东方的威胁了。”希特勒眼中闪过一丝幻想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德国与英国结盟,共同对抗苏俄的美好前景。
“别做梦了,以英国的立场和利益考量,只要英国和苏俄不一起合伙来对付你,都算是你家祖坟冒青烟了。希特勒老弟,快醒醒吧,别再痴迷不悟了。英国绝不会轻易与你媾和,他们必定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与你为敌。你不能对他们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朱由检已经清晰地预见到了事情的结局,他毫不避讳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点醒希特勒。
“朱大哥,容我再想一想,我现在脑子很乱。”希特勒有些敷衍地应付道,他的内心此刻正陷入激烈的挣扎之中,各种想法和担忧在脑海中交织。
“竖子不足与谋,如此优柔寡断,你日后一定会后悔的。”朱由检气愤地说道,他对希特勒的犹豫不决感到无比失望。说罢,他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元首官邸,只留下希特勒独自站在原地,陷入沉思。
在经历了两天漫长的休整之后,德军终于接到了继续向敦刻尔克推进的命令。然而,此时的英国当局早已敏锐地察觉到了局势的危险性,迅速做出了反应。他们果断启动了代号为“发电机行动”的大规模救援计划。
在短短五天之内,英国政府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动员能力和高效的组织效率。一声令下,全国上下迅速行动起来,紧急调集了大批海军舰艇。从体型庞大、火力强大的巡洋舰,到灵活机动、擅长反潜的驱逐舰,从坚固耐用、负责运输的运输舰,再到小巧灵活、数量众多的渔船,各式各样的船只纷纷响应号召,如百川归海般朝着敦刻尔克汇聚而来。
与此同时,英国广泛动员人民力量,将这场救援行动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壮举。无数民众怀着爱国热情和对盟军的同情,自发地参与到这场生死救援之中。他们不顾个人安危,驾驶着自家的小船,毅然决然地驶向敦刻尔克。这些小船虽然在体型和装备上远远不及军舰,但它们却如同一股股涓涓细流,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救援力量。民众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加入到拯救盟军的行列,为这场救援行动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色彩。
在接下来那紧张而漫长的九天九夜时间里,英吉利海峡上呈现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宏大场景:无数船只如穿梭的梭子般往返于敦刻尔克和英国本土之间,它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争分夺秒地营救被困的军人。
最终,英国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救出了34万人。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9万,剩下的则是比利时人。这场堪称奇迹的大撤退,为英国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未来还有机会与大明王朝和德军一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