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产业升级的三种路径(下)u0026腾笼换鸟?!(1/2)
尚雅集团赵明德笑骂:“你这假人,知道你难。今天来的都是哥们,你有话直说,别搞委婉的,兄弟们听不懂——”
草原服饰郎峰也不客套。他拉过话筒,十根手指上带着十几个银戒指:“我们草原服饰和老赵总不一样,我们是轻资产模式,主打品牌,重视设计和买手。虽然我们也是从1985年代‘来料加工’的小工艺厂发家,但和老赵总转型‘全产业链’不同,在产业链上,我们甩开了利润低的加工生产环节,只抓附加值高的设计和销售环节。这项改革在1995年彻底完成,1995年以后,我们注重品牌运营,注重下游销售终端,截至2007年,草原服饰的市值从500万膨胀到近40亿元。”
“所以,我和赵总的意见相反。”草原服饰郎峰总结,“产业升级和转型——必须壮士断腕。一条产业链,罗桑县应该联合之河大学,用数据做好摸排摸查,计算哪个环节利润最低,然后相应精减。利润厚的环节,给政策扶持,给地;利润薄的,不给扶持,搬走,或者——让其自然消亡。”
自然消亡四个字出来,会议现场一片安静。
尚雅集团赵明德沉吟:“郎总,你倒是锐意进取,只是你这样,要砸掉多少人的饭碗。”
“改革必然伴随着阵痛。就和99年东北下岗一样,总要壮士断腕的。”草原服饰郎峰说。
赵明德笑得和蔼:“当然,想来断的不是郎总的腕子,慨他人之康,疼不到郎总身上。”
郎峰也呵呵笑:“老赵总,你搞全产业链,固然资本雄厚,但也尾大不掉,想必午夜噩梦频发。企业家形象反应公司信心,您这睡眠不足的眼袋,可以找个医生,消一消。”
两人对视,笑中带刺。
昌隆集团王永昌推了推眼镜,开口打圆场:“没有哪种商业模式一定优于其他商业模式。选择那种商业模式,主要看是否适合自身发展,以及商业模式的转变,能不能应对市场的复杂变化。”
“永昌是大学生。”尚雅集团赵明德笑,“随便开口,嗬,有见地。”
昌隆集团王永昌颔首,把话筒声音调小,开口丢下一枚炮弹:
“金融危机必然到来,各位。”
现场一片抽气声。
“还记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吗?还记得那年我们的外贸吗?我今天就把话放在这里:历史不过一遍又一遍的重演——97年,又来了。”
尚雅集团赵明德和草原服饰郎峰都郑重了神情。
“今天,为什么是你我坐在这里,而不是别的其他人——因为我们及时升级,及时转型,才从97年金融危机中活了下来。”王永昌看向赵明德,“但我们不该遗忘。97年金融危机,使外销为主的OEM
OBM模式,也就是来料加工和代工厂自营,倒闭了多少家?恕我直言,老赵总,如果97年没倒闭那么多家,您抢得到这么多地盘吗?”
尚雅集团赵明德绷着面孔,没说话。
王永昌又看向草原服饰郎峰:“97年金融危机,你们搞品牌运营的,库存压力无限增大,抵御风险的能力来自于哪里?”
郎峰坦然:“没什么好掩饰的,都是运气。如果当年不是国家出手捞企业,那笔银行贷款没及时批下来,今日摆在桌上的,大概不是我郎某人的名牌,而是墓碑。”
昌隆集团王永昌又说:“难道我们,难道罗桑县,难道中国服装与纺织业,能从全球产业链中剥离开吗?诸位,扪心自问,我们能吗?”
众人摇头。
王永昌看了眼赵书记,把沉重的话往回拉,定下积极的基调:“金融海啸来了。但历史是螺旋上升的,金融海啸每隔十年左右就会来一次。危机和机遇本是一体两面。是海啸,也是时代的浪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