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生边疆小兵,开局召唤丧尸军团 > 第260章 必须未雨绸缪

第260章 必须未雨绸缪(1/2)

目录

这……”王不详喉头滚动,终是抱拳领命。

暮色中,卫国王旗在城楼猎猎作响,这个礼乐之邦的最后一缕余晖,正悄然沉入权谋的暗潮。

卫国作为殷商遗脉建立的诸侯国,周王室始终忌惮其正统性,长期采取压制政策限制其发展。

如今这个传承八百年的古国已沦为文人不愿入仕、百姓举族外迁的落魄王朝,这般衰颓气象,其覆灭早成定数。

在班师途中,乾王林川在边城要塞做出重要部署:令李存孝、蒙战、公孙沅三位将领统率六万精兵驻守此地。

此地距项国边境仅一日路程,既可防备南方项国异动,又能震慑那位“力拔山兮”的霸王项羽。

虽然帐下已有冉闵这等猛将,但林川深知“王不过项”的威名绝非虚传,必须未雨绸缪。

令人诧异的是,这位坐拥百万雄师的君王,此刻仅带着三百狼影卫轻装简从。

原本十万大军早已化整为零,既避免劳师动众,又刻意隐藏行踪。

他要让卫国误以为君王仍在御驾亲征,借此施加心理压力。更深层的用意,则是暗中考察各地官员的治政实况。

月夜下,素来冷峻的贾富提着酒葫芦走近:“公子可愿共饮?”

林川夺过酒壶笑道:“世人皆知本王勤政,你这是要毁我贤名?”

“若说是巡游山水,倒更合实情些。”贾富破天荒开起玩笑。

被戳破心思的林川佯怒:“莫非你要绑我回朝?”

“臣不敢。”贾富正色行礼,却见君王将酒壶递还,语带沧桑:“当年若非你与蒙远他们舍命相随,这王座怕是要用我的鲜血来浇铸。”

接过酒壶的贾富望向星空:“灭郑定鼎后,兄弟们星散四方,如今能伴驾的旧人……”话音戛然而止,唯余夜风呜咽。

“天下未靖,你我头顶始终悬着利剑。”林川负手望月,玄色王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贾富举壶痛饮:“如今大乾已跻身列强,公子仍不满足?”

“知我者谓我心忧。”林川转身凝视爱将,“多久没听你唤'公子'了?可是怨我派蒙远镇守王野?”

寒光乍现,贾富佩剑半出:“凡阻公子霸业者,臣当为先锋!”月光映着剑身,恍惚间似见当年血战郑都的锋芒。

林川笑着拍落对方剑柄:“你倒猜对一半,此番确是为游山玩水。”说罢踏月而去,唯留忠将独立城头。

贾富摩挲着酒壶上斑驳剑痕,对着南方低语:“蒙远贤弟,你未竟的征途,自有为兄续写。”星河倒映在他铠甲上,宛若当年三人并辔出征的流光。

月华如水倾泻在庭院,林川忽觉胸中激荡,执起狼毫笔在青石板上挥就十个人名:

陈长文、荀公达、荀友若、钟士季、戏志财、钟稚叔、钟元常、郭泰业、吴道玄、荀休若。

墨迹在月光下泛着幽光,他不禁回想起昔年征战荒国时,这些颍川才俊追随自己却未得安置的往事。如今王旗东归,是时候让明珠不再蒙尘。

抚摸着腰间玉珏,林川想起冯亭临终前染血的谏书。

这位与李仁、郑卒开、辛弃疾并称天机四柱的谋士,明日便会以忠烈之名传颂九州。

四根权柄分立的擎天玉柱,恰似棋盘四角,既能撑起社稷,又能彼此掣肘。

当目光扫过案上密报,他眉峰微蹙。

芮氏与姬氏虽助他平定宋恒公之乱有功,但两族在陈郡根深蒂固,若不早作打算,只怕要重蹈前朝门阀乱政的覆辙。

朱笔在帛书上圈出“举族迁长安”五字,既全了功臣体面,又为来日迁都埋下伏笔。

“启禀君上,王猛大人求见。”内侍的通报打断思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