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谈谈本文最重要的内容——八股文(2/2)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上面说了,八股文最重要的是破题。
这种情况下会碰到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因为题目都要从四书里出。
四书才多少字?
从明代到清代,每三年考一次,还是全国范围内考试。
出得题目数不胜数了。
四书就算再多字,也有被考完的一天。
长年累月几百年下来,题目浩如烟海,那出题遇到重复,考生就要笑醒了,背过一篇相同的范文,那岂不是直接过关。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考官也是缺德,想出了一招应对之法,名曰“截搭”。
什么叫“截搭”,就是从四本书里随便找出一堆乱七八糟的题目,东拼西凑,完全挨不着的句子结合起来考验你。
湖北有个考生,七十多岁还在参加会试。
到了考场,主考看他年纪这么大了,于是便劝道:“你老爷子这么老了,还来考什么科举啊?”
那老头还挺自豪:“考了这么多年,水平已经很了得了,你考什么我都不怕!”
考官一听,那行,给你出个题。
题目:大学之道,天命之谓性,学而时习之,孟子见梁惠王。
黑啊,这考官太黑了。
大学之道是《大学》的第一句话;
天命之谓性是《中庸》第一句话;
学而时习之是《论语》第一句话;
孟子见梁惠王是《孟子》第一句话。
就是说,这考官把四本书的第一句话拎出来捏成一段来考老头。
这四句话出自四本书,相互之间根本没有逻辑关系,老头要想破题,必须要用一个逻辑将四句话串联起来。
老头面不改色说:“我能做!”
考官笑了,显然不信:“这样吧,我也不为难你,你只要能破题,那就行了!“
老头怎么破题?
大家可以先看看题目,自己思考思考。
好,
“道本乎天,家修而廷献也。”
天地间大道来自于自然,我们人类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都是为了献给皇上啊。
妙啊。
这个题目叫大学之道,天命之谓性,老头把两句话结合在一起,意思就是自然的道理来自天命。
学而时习之是孔子说的,是要我们不停的学习。
孟子见梁惠王是孟子见梁惠王的故事。
他把这些全串起来,最后讲成了——我们要努力学习天道的规律,每天学习为了什么?为了去献给献上。
所以不用管他八股文写得怎么样,就但这个破题就特别巧妙。
大家小时候玩没玩过一个游戏,就是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人每人一张纸,不商量,每个人写。
比如我写时间,你写地点,你写时间,最后串在一起,连成一句话,看这句话效果有多好玩。
比如,王举人中午时在厕所吃串串。
小红半夜两点在床上打鸡蛋。
……
八股文的破题就有点这意思。
你可以把八股文的题目当成一个脑筋急转弯,会给你一些没有任何联系、没有任何规律的文字,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文字,按照他们要求的思想境界,连成一句高大上的话。
从这个角度理解,你就会发现,八股文其实是一种智力游戏。
不是聪明人,不是用功人,压根没有资格走上游戏桌。
说了这么多,就是快三十万字了,想跟大家伙儿聊聊。
第一次尝试用八股文这个主题来写小说,算是个尝试吧。
尝试嘛,肯定有好有坏,总之,以后尽量有趣,但不会偏离八股考试的中心。
偶尔种个田啥的,调剂调剂口味也是可以的嘛。
至于吐槽最多的周寡妇什么的。
不要用猥亵的思想去思考主角嘛。
两人之间有联系,但不是你们想得那样,聪明的读者已经从伏笔中猜到一二了。
主角的感情戏肯定是有的。
人生四大乐事其中的两件,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必须得有啊。
大登科、小登科嘛。
感谢大家看这本书。
写得不快,见谅。
大家喜欢这本书的话,就不吝给个好评吧。
不喜欢的话……
不喜欢应该不会看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