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和尚的故事(2/2)
那天晚上回去后,自己思索这句话,好像……想到了一个故事。
对,一个故事。
突然,周炳先眼睛一亮,随即开口道:“一个老和尚……”
完啦,咱在讲圣人之言,这周炳先搞什么老和尚,丸辣,彻底丸辣。
所有弘毅塾的学童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一个老和尚,有三个徒弟,有一天,老和尚叫他们来问三人的修行心得。”
周炳先越说越顺,语速快了起来:“首先老和尚听了大徒弟的心得,随即对大徒弟说,你说得对。”
“二徒弟说完后,刚好观点跟大徒弟相反,老和尚说,你说得也对。”
“最小的徒弟感到奇怪,就问老和尚,大师兄这样说,你说对;二师兄那样说,你还说对,那究竟谁对呢?”
“老和尚对小徒弟说,你说得更对。”
“我,我的释义说完了!”周炳先心中忐忑,看向身后的夫子。
陈凡张着嘴,这,这不是我教的啊。
所有人都在思考周炳先的答案。
最先反应过来的甘泉书院刘堂长,眼睛一亮,抚须赞道:“妙哉!”
其他人全都看向这位:“何妙之有?”
刘堂长听懂了周炳先的意思,但总结起来还需要时间,一时之间他语塞了。
陆为宽等官员也听明白了,但却跟刘堂长一样,没有办法总结这个故事。
但陆为宽不能解释,那弘毅塾的陈夫子,你总能解释吧?这学生可是你教出来的。
“昂?怎么就突然轮到我来解释了?”陈凡被点名,突然就一脑门高血压了。
这小子从哪听来的故事啊?
到底……
冷静,冷静!
刚刚还叫人家冷静的夫子,现在却冷静不下来了。
“嗯……”
“这个,嗯……”
王大牛看着陈凡,可不会觉得自家夫子答不上来,只见他忽扇着牛眼,一脸“夫子你可以的,你是我的偶像”那表情。
“这个意思吧……”陈凡豁出去了,“佛家呢,嗯,形而上,嗯……”
“形而上!”对啊,陈凡一边拖延时间,一边脑子里渐渐清晰了。
“我们都知道,佛家的观点是泯除是非,天下没有绝对的是与非,是非不同,是根据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断定的。”
越说陈凡越顺儿:“咱们圣人之学就不一样了,那是向下着手,是有是非,主张要明辨是非;至于道家,则认为要调和是非。”
“这时三教之论着眼点的不同,各有千秋,各有不同的用处。”
“所以,绝对的是非在哪里呢?”
“刚刚这位学童的小故事,所要阐发的论点是,辨别一个事情的对错,就要设身处地的去思考。”
“但佛家最后觉得你对,我对,大家都对。”
“道家则是和稀泥。”
“咱们圣人却能在设身处地后还能给出一个明辨是非的答案,不过,这个过程实在是【理难清】啊。”
陈凡一头热汗,重重“呼”出一口气来。
在场的所有人任然在思考陈凡话里的意思。
忽然,有人理解了。
周炳先这个小家伙是用佛家类比儒家。
在这件事上,释儒道三家确实在辨别是非的过程中,都有相似之处,都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周炳先这位小朋友就是基于这点,用这个故事来解释圣人的这句话。
可以算是有自己的见解了,在这个年纪的学童中,能答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作为学童的夫子——陈凡,则详细解释了释儒道三家最终的不同。
显然是在给自家学童的回答,打上了补丁。
众人惊讶的不止于此,像是这种,将实际问题回归哲学本源的回答。
不管是学童还是夫子,能给出这样的答案,实在是比刚刚问一答一的层次高出了不知多少。
“彩!”
陆为宽点头陈赞。
高同知轻摇折扇。
郑副判拈花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