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163章 本经

第163章 本经(2/2)

目录

“按照朝廷律令,这期间,提学御史的随从、家人和书吏都要跟着住进衙门之内,不准外出,以免招摇撞骗、索取贿赂红包,买卖生员名额。”

“而且考试前后,提学也不准再访亲探友,拜访当地士绅。”

“你说扬大人这封名帖,是不是天大的恩惠?”

陈凡闻言一惊:“这特么叫恩惠?”

郑应昌耸了耸肩,表示自己也不能确定:“首先,你还记得前几日你出发去泰州时,县里的官场被县尊征用了这事吗?”

陈凡点了点头。

郑应昌道:“我打听到,那日就是大宗师按临如皋,路过海陵,杨县令特意前去拜访。说不定是杨县令与你交好,在大宗师面前说了你不少好话呢?”

陈凡皱眉:“我是问,考前去拜访大宗师的管家,这不合规矩吧?万一被查出来,岂不是……”

郑应昌撇着嘴道:“这算什么规矩?早不知道哪年的老黄历了,一个管家都能在衙门外置办宅邸,你觉得这规矩还有个屁用?”

陈凡还是有些不放心,郑应昌道:“你去便是了,少说话,递了贴子就行,别的什么都别做,什么都别说。”

陈凡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郑应昌又道:“对了,你决定治什么经了没?”

所谓治经,就是童生在院试之前要从五经中挑出一门来,专门研究。

有点像后世的3+2,不过这个时代是1+1+大综合(乡试、会试才有大综合)。

1(四书题)+1(五经中选一经)。

大梁道试,规矩是考试时只考四书题一道加五经题一道。各考生按照本经对应做本经的五经题即可。

比如陈凡选了尚书,那考试时,只需要做尚书题,其余礼、易、诗……什么的就不必做了。

说到这里,陈凡也有些苦恼。

他五经都能熟读,但其中《尚书》、《礼记》、《周易》这三经都有点枯涩难懂,他也仅仅是读过。

《春秋》想要学好,结合的辅助教材太多,他虽然也感兴趣,但不敢保证能作好相应的八股文。

只有《诗》,《诗经》他在另一个时空中就读得比较多,再者《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也不枯燥,是他在五经里最喜欢的一经。

陈凡将自己的想法说了,郑应昌点了点头:“江南治《诗》的名家大族最多不是没有道理的,《诗》易于阐发,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你可要想好了,一旦选中本经,以后乡试、会试却变不了了。”

陈凡点了点头,一个人的第六感很重要,你内心一旦抗拒去看一本书,那本书你便肯定学不扎实。

还不如就治《诗》,就他知道的身边人,比如杨廷选、徐述都是治《诗》的。

对了,还有刚刚那个怪人海鲤也是。

这么多人选择,必然是有他们的道理。

一念及此,陈凡道:“决定了。就《诗》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