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假黄册(2/2)
黄册因为是官府重要的文册,所以保护的极好,三年来根本没有破损、脏污,甚至还跟新的一样。
唯一有些区别的就是所使用的墨迹因为氧化,导致跟新墨有很大的区别。
这在德爷看来,根本是模仿不了的,但陈凡恰恰在另一个时空的某站看过墨迹、书籍做旧的办法。
只见他先让德爷找来一把锄头,然后小心翼翼在锄头生锈的部位刮下铁锈来。
随即陈凡将这些铁锈放入小石磨中磨得细腻,再收集倒入松烟墨汁中。
德爷看着他的操作,一头雾水,完全搞不清什么状况。
陈凡解释道:“传统的松烟墨颜色较淡,最为适合做旧,铁锈粉中的铁锈能与墨中的胶质发生反应,延缓氧化过程,同时还能改变颜色,让墨迹看起来更像是自然老化。”
按照不同比例,陈凡调试了几种墨汁,一一试验之后,陈凡经过比对,挑选出其中最为接近黄册墨迹的一种。
随即便当着德爷的面抄写起黄册来。
他这边抄着,那边让德爷去将九龙湖贼户的姓名一一统计了过来。
好在抄写黄册,也是使用的馆阁体,这种书体,规矩森严,陈凡又是此中老手,模仿的字迹一丝不苟,甚至很多细节都处理的十分到位。
比如为了避讳,太祖洪运年间,“洪”字最后一笔要略去一截。
这些都是各地书吏避讳时的特有书写习惯,抄写时非要细心不可,不然很容易被人抓到漏洞。
陈凡足足在九龙湖抄到半夜,总算将黄册抄好,也将各家贼户的姓名分插在册中不同的地方。
这样,就算积年老吏,若是不去各家匠户中现场走访,也不会知道这黄册依然被人改动过。
但唯一的漏洞,就是要让盐司衙门赶紧将这些匠户从海陵县划走,不然真等到徭役税赋催缴到这些人家时,那就露馅了。
陈凡忙完了这些,又用纸将假黄册裹好,让德爷放入炉膛附近的地下埋起。
虽说真的黄册保存极好,但历经三年,也不是刚做出的纸张可以假冒的。
将假黄册埋入湖边微微潮湿的土坑里,旁边又有炉膛加热,可以促进微生物活动,进而分解纸张纤维,同时土壤中的矿物质可以渗透到纸张中,古籍做旧就是使用这种方法。
陈凡不用假黄册丨那么旧,所以,只需要埋入地下一天即可。
而这一天里,陈凡要做的事情就是解决,盐场划拨匠户的事情。
本以为这件事也要经过一番周折,谁知道陆炜在听到这个要求后点了点头:“这个好办,每年盐场最大的苦恼就是缺人,他们巴不得送人过去呢。”
“而且,灶丁往往就是从海陵、如皋两县划拨。”
“虽然大人已被收监,但这件事我就能办。”
陈凡听到这,长舒一口气——成了。
【两百章加更!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