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164章 光绪:朕觉得朕又行了

第164章 光绪:朕觉得朕又行了(2/2)

目录

奕劻十分忌惮汉族精英,在他的心里,这些汉族大臣想的永远是如何推翻大清,怎么可能为大清好。

因此,对于编练新军,虽然是袁世凯负责,但他奕劻才是正职,防的就是汉臣掌握军权。

如今教育领域,又出了李奇维这样的人物,令奕劻感到一丝紧迫。

但是不管他怎么看,李奇维的这份奏折,都没有任何私心,确实是为大清国着想的。

甚至对方连思想管控这一点都考虑到了。

和那些在民间偷偷成立各种学社的叛贼完全不同。

奕劻心中纳闷,难道这李奇维真是我大清的忠臣

不过,他也没有太在意,说到底,只是教育而已,又不掌握真正的力量,对大清的统治没有实质影响。

袁世凯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此人自从小站练兵后,在新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不得不防。

奕劻内心一通分析,便把奏折还给小太监,然后依次传递下去。

袁世凯看完后,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果然是一位西学人才。

单凭这份折子,他就判断出李奇维在国外绝对不是随便混了几年,而是深刻研究了国外的教育体制。

对此,他内心大为赞赏。

最关键的是,李奇维是汉族男儿,用起来放心。

对于李奇维这种西学才俊,袁世凯是有招揽心思的。

哪怕给自己当个幕僚,以后也不至于对国外的事情两眼一抹黑。

那些从德国购买的武器装备,袁世凯一直觉得自己被坑了,但是他又不懂。

人家说材料不同,性能不同,你也没办法验证。

大清可没人知道怎么区分材料的不同,这是科学技术的领域,正是大清的短板。

于是,袁世凯想见李奇维的兴趣更浓了。

接着,荣禄、王文韶、鹿传霖等人依次看完,心中都默默赞许。

显然,李奇维的改革纲要得到了大佬们的一致认可。

因为他没有损害到各位大佬的利益,而且还有利于国家,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李奇维提倡成立学部,也在情理之中,连商部都快要成立了,学部也应该有。

然而底层不少官员,还是内心有点抱怨的。

尤其是传统六部体系,他们现在的权力越来越小了,全都被新部门分走了。

关键这些新部门还和六部平级,互相不能干涉。

很快,在场的所有官员都看完了李奇维的折子。

光绪看着众人的表情,脸上终于露出明显的笑容。

“诸位,伱们认为李奇维的建议是否可以推广。”

“朕以为,可以先让他成为代理管学副大臣,等到学部事宜确定后,再做定夺。”

“朕知道,你们中有不少人对李奇维有意见,认为他年纪轻轻,凭什么就能当此大任。”

“但是英国驻清公使萨道义爵士,曾对我说过,凭借李奇维的成就,他若是英国人,甚至可以当教育部长。”

“对应我大清的职位,那就是一部尚书,可见西方国家对他的重视。”

“如此人才,毅然回国,报效我大清,朕岂能不重用。”

底下众臣看着光绪在上面侃侃而谈,内心各怀心思。

有人认为皇帝又开始跳脱了,觉得自己又行了,看来他对于变法依然不死心。

不过今天李奇维的折子,确实让皇帝展现了一部分权威,毕竟人是他举荐的。

高层的斗争,从来不是耍小手段,而是看你实打实的成绩。

威望这种东西,就是在做成一件又一件大事后,逐渐积累起来的。

如果你干啥啥不行,就算是皇帝,也得不到臣子的真心拥护。

当然也有部分人冷眼旁观,不表态,不参与。

几年前的事情历历在目,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别看皇帝现在意气风发,真要是惹怒了太后,恐怕下场会很惨。

所以,对于李奇维,不少人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就在一旁看戏。

反正教育自成体系,和他们也产生不了什么交集。

然而,在袁世凯等真正大佬的眼中,却看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现象。

皇帝好像变了,变得有策略,有胆魄,又懂得隐忍。

朝堂的局势朝着扑朔迷离的方向走去。

没有在乎群臣的想法,光绪到最后,还非常谦卑地来一句,“请亲爸爸定夺。”

慈禧本来就比较满意这份计划,现在正好给皇帝一个顺水人情,彰显她只是听政,而不是专政。

“皇帝你做决定即可。”

光绪大喜,当即就要求奕劻等新政大臣,立刻着手处理此事,继续深入推进新政。

群臣高呼:“为大清贺,太后圣明,陛下圣明。”

感谢【20206726】的打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