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206章 国王学院竟然还有高手?

第206章 国王学院竟然还有高手?(1/2)

目录

第206章国王学院竟然还有高手

1909年3月1日,李奇维以伦敦国王学院物理教授兼物理系主任的身份,正式来学校报到入职。

他的到来让物理系的师生们全都兴高采烈。

李奇维笑着和所有人打招呼,并发表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

他表示要带着国王学院物理系迈向更高的台阶。

顿时引起台下的一阵掌声。

接下来,他又单独拜访了物理系目前的讲师和教授们。

其中一个人让李奇维大为诧异,没想到国王学院还有隐藏的高手。

“你好,巴克拉教授。”

“久仰你的大名。”

32岁的巴克拉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布鲁斯竟然知道自己。

他感觉到受宠若惊,连忙回礼。

“你好,布鲁斯教授。”

“非常欢迎伱的到来。”

“我现在的心情十分激动。”

李奇维笑了笑,温和地说道:“巴克拉教授,前两年你和亨利布拉格教授关于x射线本质的争论非常精彩。”

“布拉格教授还是我的博士毕业答辩评审老师呢。”

“他的犀利我是深有体会,能与他一较高下的一定是高手。”

巴克拉被李奇维夸的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脸色变的潮红,显然非常激动。

李奇维那是谁

物理学第一天才,量子论和相对论创始人,第一届物理诺奖得主。

还有光电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质能方程、原子结构行星模型等等顶级成果。

能得到对方的夸奖,巴克拉简直和吃了蜜一样。

这就是物理顶级大佬的影响力。

李奇维笑着看向对方,心中感慨。

不知不觉,自己已经成长到这种地步了。

随便一句话就让未来的大佬受宠若惊。

巴克拉可不是什么小卡拉米,真实历史上,他也是获得诺奖的大佬。

李奇维口中的争论也和x射线有关。

如果说在二十世纪前三十年,物理学的巅峰成果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那么次一级的就是x射线、放射性、原子及电子研究这三大方向。

其中x射线更是在初期引起最多的关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有5个诺奖与之相关。

1901年,伦琴因为第一个发现x射线,而获得物理诺奖。

此后,物理学家一直对x射线的本质进行研究。

它到底是波还是粒子

注意,这里的波还是粒子的区别,与光的波粒二象性不是一个概念。

光即便能表现出粒子的性质,但此时的物理学家依然认为它的本质是波,粒子性质只是它的某种行为而已。

光和电子、原子这样的物质实体,有本质的区别。

物理学家们争论x射线的本质,粒子指的是像原子电子一样的实体存在,而不是波动。

李奇维当初在欧洲放射学会议上,大胆预言x射线是一种波。

当然,因为没有实验支撑,在场的人只是把那个预言当成大佬的直觉。

巴克拉1900年入职国王学院,从1902年就开始研究x射线了。

他通过研究x射线的散射和偏振现象,趋向性认为x射线是一种波动。

但是这种证据是不充分的。

几百年前,牛顿和一众光学大佬,就对光的本质进行了争论。

仅仅是散射和偏振的话,粒子说也能解释。

注意,此时物理学家并不知道x射线是光的一种,不然也就没必要争论了。

所以,支持x射线粒子说的亨利布拉格教授站了出来。

他不仅用粒子说解释了散射,还假设x射线粒子具有旋转性,这样就能解释偏振现象了。

于是,双方各执一词,在1907年-1908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辩论的主战场,就是《自然》杂志。

双方你来我往,隔一段时间就发表论文,证明各自的观点。

巴克拉坚持x射线的波动性。

而亨利布拉格坚持认为,x射线是由电子和正电荷组成中性电偶极。

两人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他们的理论都有各自的实验事实支撑。

这种争论虽然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给科学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真实历史上,劳厄受到巴克拉关于x射线偏振和波动观点的影响,在1912年发表了x射线的晶体衍射现象。

劳厄发现x射线在经过某种特殊的晶体物质时,会产生衍射纹。

这个实验结果有力证明了x射线是一种波动,从而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关于x射线本质的争论。

为此,劳厄获得1914年的物理诺奖。

接下来,亨利布拉格和他的儿子劳伦斯布拉格,这父子俩对x射线的晶体衍射现象,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晶体衍射理论,建立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布拉格定理)。

从此开辟了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的新领域。

这项技术也为后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个故事也很精彩,和伦敦国王学院有密切关系。)

布拉格这个名字也成了结晶学的同义词。

因此,布拉格父子获得了1915年的物理诺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