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教育是思想精神领域的战争!给西方(2/2)
王于二人皆是露出苦色,这句话听着也太悲惨了。
李奇维看着二人难过的样子,岔开话题,笑着问道:
“对了,我听说美国人利用咱们的赔款建了一所学校。”
“具体是什么情况。”
王季烈是大学校长,对这事很熟悉。
“哦,你说的应该是华清学校。”
“就是在奇维你走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1909年时,美国同当时的清政府合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专门负责国内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事宜。”
“同时,还附带建立了游美肄业馆,大概相当于语言培训学校。”
“这其中用到的费用,全都是出自美国人从咱们这里获得的庚子赔款。”
“1911年,清政府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华清学堂。”
“1912年,华清学堂正式更名为华清学校,目前是归外交部管辖。”
“那里目前都是外籍教师在授课,教材和教学方法,也带有浓浓的美国风格。”
“重视英文训练,教学严格,考试频繁,淘汰率高。”
“华清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美国的大学读大二、大三。”
“所以,很多有志于留学的学生,都愿意去华清学校读书。”
“据说现在在北方,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且我听说华清学校现在正准备提出成为完全大学。”
“估计很快就要招收本科生了。”
于天池听完后,虽然他也知道这个事,但一直不解。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好心。”
“白的银子不要,不仅退还给我们,还免费给我们建学校。”
“校长,是不是你访美的时候,从中撮合了此事。”
王季烈也很好奇,要是欧美大鼻子们都这么好说话,国内也不至于这么惨了。
李奇维摇摇头。
“我暂时还影响不了美国政府的决定。”
“不过,我大概能猜到美国人的想法。”
“他们是想通过建设带有美国风格的大学,让华夏学生对美国心生向往。”
“而这些学生未来必然是华夏的精英,他们会担任各个领域的重要岗位。”
“试问,如果哪一天,我们国家的政府、工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全都是这样的学生身居高位。”
“那么国家的未来会如何”
真实历史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在给美国总统的《备忘录》中,说出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实目的:
“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华夏的发展。”
“那就是,使用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他们领袖的方式。”
嘶!
王季烈和于天池听后,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是搞教育的,最清楚教育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尤其是在大学这个时间段,正是年轻人三观成型的关键时刻。
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灌输很多理念,以后就难以再改回来了。
于天池惊道:“那是不是要立刻向上汇报,叫停这件事”
李奇维断然否定道:“不,这是阳谋。”
“我们如果反对,那就是自绝华夏的教育,国际教育界对我们就会抱有警惕之心了。”
“而且,我和美国的迈克尔逊教授有过约定,双方要加强学术交流。”
“所以,我们不能这样做。”
王季烈说道:“奇维说的不错。”
“现在广东大学内就有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交换生。”
“教育就是应该多交流才能进步。”
“而且,我们也没有证据,证明华清学校是美国人的阴谋论。”
“说到底,只要我们自己的学生们争气,心中始终想着祖国。”
“那么美国人只能干瞪眼,赔了夫人又折兵。”
“穷孩子看到富孩子的父母那么有钱,但很少有愿意当别人儿子的。”
李奇维笑道:“哈哈,王大哥说的不错。”
“关键还是在于自己。”
“这就是我办黄埔理工大学的目的。”
“只要我们华夏的教育能超过美国,那么一切阴谋都会不攻自破。”
“如果以后留学黄埔比留学欧美更让大家向往。”
“那么还有谁会在乎华清学校的优势呢”
“而且美国人的教育,未必就比我们强很多。”
“这些年,我游历西方诸国,得到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我们切不可妄自菲薄。”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我们确实落后很多,但是没有本质的差距。”
“西方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虽然制度完善,但是对于培养人才,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
“我们的广东大学,拿到国际上一点都不差。”
“之所以现在没有人家的大学有名气。”
“那是因为时间太短了。”
“剑桥大学都已经成立大几百年了,如此深厚的积累,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超越的。”
“不然的话,那就是不尊重科学。”
王季烈和于天池都点点头。
主观上要藐视对手,但是客观上要重视对手。
二人心中感慨,要是没有李奇维,华清学校最终肯定会达成它的隐藏目的。
毕竟,又有谁能拒绝当今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诱惑呢。
虽然美国的科学在国际上只能算二流。
但是国内清楚的人很少啊。
而且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人家至少还是二流,国内是根本不入流。
但是现在不同了,华夏有了李奇维这尊大神。
他就像定海神针一般,为国内的教育人士拨开迷雾。
西方的任何计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和欧美教育争锋的底气。
黄埔理工、广东大学正在一步步接近那个目标。
要是这两个大学,能培养出自己的诺奖出来,那就真的能站稳脚跟了。
但是,那一天多久才能到来
接下来,李奇维又问了国内现在教育的整体情况。
比如每年的毕业生有多少,从事工业、科技领域工作的比例有多少等等。
听完王季烈分享的各种数字后,李奇维脸上露出了纯真的笑容。
这些年轻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诞生,并不会引起任何的波澜。
远远比不上那些风云人物弄潮儿。
但他们却真实地慢慢提高华夏的底蕴。
李奇维豪气道:“老王,天池,走。”
“我帮我们华夏的精英学子们,给欧美祛祛魅。”
王季烈笑道:“哈哈,奇维,我就知道你早有准备。”
“还和我抱怨时间紧,想不出演讲主题。”
李奇维哈哈大笑。
但内心坦诚:哥,不骗你,我真是现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