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为了华夏将来的星辰大海,这个主席(1/2)
第406章为了华夏将来的星辰大海,这个主席必须当!
李奇维的论文,就好像往平静的水面,扔下一块巨石。
物理学界瞬间动荡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那个曾经的盛世又回来了。
劳厄、钱五师、布拉格、索迪、玻尔.
他们都是在上个十年崛起的。
而现在,新的时代正在朝众人招手。
又有谁可以一鸣惊人,成为弄潮儿。
美国,芝加哥大学。
康普顿震撼地看着手中的论文。
没有任何人可以形容此刻他的心情。
宛如火山爆发,海啸滔天。
他的灵魂都在嘶吼。
那是兴奋到极致的表现。
他的语气忍不住颤抖。
“吴,你看见了吗,看见了吗”
“布鲁斯教授从理论上给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解释。”
“我们的方向没有错!”
“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吴有训由衷地为康普顿感到开心。
作为物理领域的天才,他很清楚康普顿背负着什么样的压力。
在美国目前物理水平下,康普顿的选择无疑是让人不可理解的。
很多人觉得他有点傻,专门找不容易出成果的课题。
只有密立根这样的大佬,才能发现他的坚持和才华。
但是对方也只能给出鼓励,给不了实际的指导和建议。
因为太难了!
然而现在,他们俩终于发现了一丝曙光。
吴有训也有点失态了。
这篇论文的发表,他比康普顿更加地激动。
因为这很有可能会改变他的命运。
“康普顿,我看见了。”
“我们的实验终于能有方向了。”
“现在只要通过实验,验证光具有动量就可以。”
“如果通过计算,发现它满足公式,那么就能证明光确实有粒子性。”
“而且,关于实验,我已经有了一个想法。”
康普顿听到这个消息,瞪大了双眼,满脸不可思议。
他连震惊都忘了。
“上帝啊,这也太天才了吧。”
“刚看完论文就有灵感了”
“这就是物理奥赛个人金牌得主的天赋吗”
“恐怖如斯!”
康普顿期待地问道:
“吴,你有什么想法。”
吴有训看着论文,眼中好似有精光乍现。
上面的公式仿佛蠕动了起来,飘荡在他的思维之海中。
“如果想要验证光的动量,那最好是做碰撞实验。”
“布鲁斯教授曾说过一句话:现代物理学的一半发现,都是通过撞击得到的。”
“比经典的a粒子撞击金箔,从而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
“所以,我们的实验也应该是从撞击角度切入。”
“而且为了保证能够检测到光的动量,那么它的能量就必须要大。”
“根据e=hv,光量子的频率越大,则它的能量就越大。”
“而现在,正好有种现成的光可以选择。”
哗!
康普顿眼睛一亮,他立刻就想到了,脱口而出:
“x射线”
吴有训右手用力一挥。
“没错,就是x射线。”
“它的频率足够高,所以光量子的能量就足够大。”
“如果它真的具有动量,那么就有可能被检测到。”
“至少比可见光要容易无数倍。”
“现在物理学界对于x射线已经研究的十分清楚了。”
“而且也有了很多碰撞实验可以参考。”
“使用x射线做实验绝对可以事半功倍,而且更有说服力。”
“正好康普顿你最近不是在研究x射线吗,现在可以派上用场了。”
忽然,康普顿仿佛呆滞了一般。
口中喃喃道:“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吴有训有点懵逼,心道康哥你别激动傻了啊。
我还要靠你帮我一起完成实验呢。
“怎么了,康普顿,我的方案有什么问题吗”
康普顿猛然醒悟过来,脑海中依然残留着震撼。
“哦,抱歉,吴,刚刚我走神了。”
“因为研究x射线这个事情,是布鲁斯教授建议我的。”
“当时在婆罗洲,布鲁斯教授给了很多人单独讨论的机会。”
“其中我的问题就和光的波粒二象性有关。”
“然后他就建议我先从学习x射线开始。”
“现在想来,难道他当时就预测到了今天”
“那也太骇人听闻了。”
吴有训听完后,同样觉得很不可思议。
但是他却觉得不可能。
“哈哈,布鲁斯教授虽然伟大,但他毕竟不是神,怎么可能预知未来。”
“可能那时他已经有了完善的光的动量概念了。”
“所以才会想到x射线。”
“看来我的想法和教授是一样的。”
康普顿一想,还真有可能是这么回事,于是就不在意了。
现在,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验证了。
“吴,那我们赶紧开始吧。”
吴有训笑道:“正有此意。”
“现在就开始研究x射线与物质的碰撞作用吧。”
“具体的实验可以这样考虑”
很快,康普顿和吴有训二人就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了。
这让实验室里的其他人既羡慕又嫉妒。
“上帝啊,那个华夏的留学生吴也太夸张了。”
“每天第一个到实验室,却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这是要卷死我们啊。”
“我发现最近密立根教授看我们的眼神都不对劲了,不会是嫌弃我们到点就走吧。”
“看吴和康普顿博士兴奋的样子,好像是有什么重大的发现。”
“上帝啊,吴才刚刚大学毕业,连研究生学位都没有,应该不可能做出什么重大的成果吧。”
“应该吧”
这一刻,吴有训完全没有在意其他人的看法。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证明光的波粒二象性!——
李奇维在发表完论文后,又一次成为了物理学界的话题中心。
虽然他这次回归欧洲,本意主要是研究量子论。
但是他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每天的拜访和请求简直是络绎不绝。
量子研究所的存在,让格林尼治这座世外桃源的小镇,变得热闹起来。
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大人物来此。
而今天,又有两人联袂来访,他们还都是李奇维的熟人。
二楼所长办公室内,一道豪爽的声音响起:
“哈哈,布鲁斯教授,请原谅我的无礼。”
“明明我们距离这么近,我直到今天才来拜访你,真是抱歉啊。”
声音的主人正是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台长戴森。
格林尼治天文台距离量子研究所,只有大约一公里。
所以戴森才说离的很近。
今年51岁的他依然精力旺盛,声音如洪钟大吕。
妥妥的硬汉形象。
当初爱丁顿等人被德国军方扣押时,这位大佬态度强硬无比。
李奇维笑着说道:
“戴森台长,你真是太客气了。”
“你是科学界的前辈,按理说,我应该主动见你才对。”
戴森听后非常开心,但他还是笑道:
“布鲁斯教授,你们华夏有句话叫: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年龄对于我们科学家而言,可没什么用。”
“论学识能力,你才是我的前辈啊。”
李奇维被戴森的豪放不羁逗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