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448章 论文发表!核聚变出!举世震惊!“

第448章 论文发表!核聚变出!举世震惊!“(1/2)

目录

第448章论文发表!核聚变出!举世震惊!“太阳之王”布鲁斯!

布鲁斯大厦顶层。

李奇维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走到窗边。

望着下方车水马龙的繁华世界,他的眼神缥缈而深邃。

而他的心早已飞到了大洋彼岸。

李奇维很清楚,这篇论文一出,核聚变将会成为所有国家的秘密研究内容。

这种能生造太阳的恐怖理论,一旦落地成技术,那简直无法想象。

若是能用在武器上,那就是镇压天下的大杀器。

刚刚经历了一战的欧洲各国,恐怕比谁都清楚武器的重要性。

但是李奇维却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

在目前的时代,武器级核聚变的实现难度,比它的威力还要大上无数倍。

李奇维在论文里提到的上千万度的高温条件,足以让任何国家望而却步。

在原子弹没有出现之前,这是人类不可能制造出的条件。

所以,核聚变注定是一个美丽的梦。

美好但虚幻。

为了这样一个梦,要是把当世科学第一的布鲁斯教授给抓了。

那李奇维也只能彻底黑化,化身毁灭世界的大魔王。

论破坏力,某种东西比原子弹要可怕无数倍,而且精准定位。

曾几何时,李奇维是准备把核聚变当成一个诱饵,忽悠西方各国的。

让列强们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这个无底深坑中去。

而他自己则偷偷研发核裂变的原子弹。

但是,当他坚信天命在华夏,心境突破之后。

这种心思就淡了很多。

因为他有着更庞大的野心,更宏大的气魄。

原子弹和华夏崛起,也只是他计划中的一环而已。

他有着无敌的信念和绝对的自信。

而且,西方各国也不是傻子。

坐拥那么多顶级科学家,他们自然会对核聚变进行详细的评估。

如果是爱丁顿发表论文,那影响力可能就小很多了。

而布鲁斯李这个名字,会让这篇核聚变的论文,震古烁今。

这就是李奇维如今的影响力。

不要说发表论文,哪怕他随便一句话,就会引动无数的风云。

如果他说一句:海带能缠潜艇。

相信英法等国,一定会偷偷摸摸地进行实验的。

李奇维的身份地位注定了,他无意间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

哪怕主观上没有忽悠,但客观上却自动忽悠了。

若干年后,各国集体控诉李奇维。

“布鲁斯教授,以你尊贵无比的地位,为什么会行如此卑劣之径。”

“你忽悠我们搞核聚变,自己却为华夏研究原子弹。”

李奇维:我没有忽悠你们啊,是你们自己要研究的。

各国:那都怪你发表那篇论文,核聚变根本不可行。

李奇维:哦那你们看看,这又是什么

轰!

极远处,一朵超越了原子弹的蘑菇云,升腾而起。

各国:#¥%……%……

此刻,李奇维轻轻伸出右手。

核聚变的论文,就被他拿在手中。

忽然,论文缓缓燃烧,竟变成了一颗微型太阳,散发出恐怖的热量,荡起空间涟漪。

他的眼眸中,有无尽火焰在跳动、闪现。

“就让这颗太阳,照耀我李奇维的无敌之路吧。”

轰!

布鲁斯大厦内所有的员工,只感觉心头一颤。

“上帝啊!我怎么突然感觉好热啊!”

“就好像好像有一颗太阳出现在我的头顶。”

“老天啊,该不会世界末日了吧。”

在经理们的安抚下,众人总算才稳定住情绪。

而很快,他们就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了。

——

美国,华盛顿特区。

《sce》(《科学》)期刊的总部就位于这里。

在李奇维的前世,《自然》和《科学》就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两大圣刊。

无数科研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研究,都不敢奢望能在这两大期刊上发表论文。

因为那太难了。

尤其是正刊,那更是难如上青天。

在华夏,如果有谁能在《自然》和《科学》的正刊上发表论文,那么他将获得无数的荣誉和资金。

为此,很多人甚至不惜作假。

没错,说的就是韩国的科研人员。

实在是收获太诱人了。

即便在现在这个时代,《科学》的名气也丝毫不弱。

它起初是由爱迪生在1880年投资创办的,后来几经转手,成为了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官方刊物。

美国科学促进会,就类似于华夏科学社,是美国最大的民间科学团体。

密立根、海耳等科学家,几乎都是其中会员。

因此,《科学》期刊完全不愁销量和知名度。

真实历史上,摩尔根的果蝇遗传、哈勃的漩涡星系等成果,都是发表在这个期刊上。

所以,它现在就是美国最权威的科学类期刊,和英国的《自然》并列。

和《自然》一样,《科学》也是周刊。

它上面也只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分析当前研究的综述等高端内容。

此刻,《科学》期刊总部,六层高的大厦内,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许多编辑来来往往,讨论着最新的投稿论文。

和《自然》一样,《科学》也吃到了科学大爆炸的时代红利。

并且仿照《自然》,适应时代的发展,扩充了好几个专业子刊。

但是其正刊,依然保留着超然的地位。

不是最最顶尖的论文,哪怕空缺,也不可能发表在上面。

但是子刊要求就降低很多了。

因此每天这里都会收到大量的论文。

现任主编卡特尔,正坐在第六层的办公室内,喝着咖啡,享受着一天新的开始。

今年60岁的他,执掌《科学》已经超过20年了。

而他本人却是一位心理学家。

但这不妨碍,他在美国科学界的深厚影响力。

因为他这个心理学家,在美国有点过分牛逼。

卡特尔是世界上第一位心理学教授,并且创建了美国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

他创立了美国心理学协会,同时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第一位心理学院士。

而这一切荣誉,都得益于他为心理学做出的突出学术贡献。

卡特尔是美国应用心理学的先驱。

他是最早将统计量化引入心理学的心理学家。

同时,他也是全球第一位脱离哲学范畴,纯粹从科学角度阐述心理学的人。

要知道,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可不容易。

卡特尔曾说过:“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和测量,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

因此,他首创提出“心理测验”的概念。

他在实验室内编制了五十种测验表。

测量内容包括: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痛感受性、视听敏度、重量辨别力、记忆力等等。

通过这些精准的测验,采用统计方法,系统地描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

这就是卡特尔在心理学上的成果。

他对于科学有着朝圣般的崇拜。

因此,他看不起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

认为对方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提到的精神分析法,就是彻头彻尾的胡言乱语,毫无科学依据。

甚至,他公开表示:

“没有任何一个临床心理学家,会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治疗他的病人。”

不过,卡特尔的反对,丝毫不影响弗洛伊德混的风生水起。

1919年成立的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对方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就在卡特尔回忆往事时,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他连忙回过神来。

“请进。”

副主编丹尼斯面色激动,手里拿着一份论文,连忙走到卡特尔面前,兴奋地说道:

“主编,布鲁斯教授给《科学》投稿了。”

卡特尔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投稿就投稿呗,值得你一个副主编大惊小怪吗

《科学》期刊好歹也是仅次于《自然》的牛逼期刊。

没人投稿才值得惊讶。

于是,他就没有立刻回应。

丹尼斯看见老上司面色如常,很快就明白过来。

他大声且一字一顿说道:

“卡特尔教授,是布鲁斯李教授投稿了!”

哗!

卡特尔猛然一惊。

“谁”

“是刚刚主持天文学大辩论的那个布鲁斯教授吗”

丹尼斯连忙点头。

“是的。”

“布鲁斯教授的天文学论文,终于发表了。”

“您看看这篇论文,简直太惊世骇俗了。”

作为物理学博士,丹尼斯虽然在物理学界只是名声不显的小人物。

但是多年的编辑工作经验,让他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

这篇论文中提出的核聚变概念,让丹尼斯的灵魂都在颤栗。

用任何语言形容都不为过。

它已经超越了天文学的范围。

与其说这篇论文是天文学论文,倒不如说是物理学论文,只不过应用在了天文学领域。

丹尼斯无法想象,这篇论文会带给科学界什么样的震动。

惊涛骇浪也不足以形容。

他忽然又想到,前些年《科学》期刊上发表的摩尔根教授的论文。

基因突变概念,就是那篇论文的核心。

而它正是源于布鲁斯教授。

这次天文学的大辩论,丹尼斯也是从华盛顿赶到纽约。

他第一次亲眼看见了,传说中布鲁斯教授的风采。

一瞬间就被深深折服了。

他忍不住感叹:

“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男人。”

“他的光芒就如太阳一般。”

卡特尔来不及细想,他快速接过论文,浏览起来。

“恒星能源!”

“核聚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