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质量光度公式!史瓦西的雄心!广相(1/2)
第491章质量-光度公式!史瓦西的雄心!广相三杰!今日方知我是我!
罗马国家博物馆内。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在热烈地举行。
李奇维的开场演讲,让在场所有的天文学家们,都产生一种厚重的使命感。
几万年前原始人扔向天空的木棒,现在已经变成了飞机。
如今天文学家观察星空的望远镜,在未来或许会变成环绕地球运行的“天空之眼”。
奥古斯托很快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如此近距离感受到布鲁斯教授的演讲魅力,让他非常激动。
不过,他牢牢记住自己的主持人职责。
“接下来,进入大会的分享报告环节。”
“第一位分享者是来自剑桥大学的爱丁顿教授。”
“让我们欢迎他作报告。”
哗!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爱丁顿的大名,在天文学界可谓是家喻户晓。
验证广义相对论的星光弯曲,让他从不知名的教授,瞬间一跃成为科学界的明星。
要不是他现在还比较年轻,恐怕早都是和海耳、戴森等人一样的前辈大佬了。
但是近些年,对方却一直没有重量级的成果发表了。
不少人心中好奇,这一次对方会带来什么惊艳的成果。
爱丁顿深吸一口气,从座位上站起,迈着自信的脚步走到台上。
戴森看着他的身影,目光中满是欣慰。
一个人的一生中,能有爱丁顿这样的研究成果,已经足以自傲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布鲁斯教授那样,灵感和不要钱一样地往外冒。
但是戴森很清楚,爱丁顿不会满足现有的成就。
这是他的骄傲,也是他的热情所在。
哈勃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曾经的他和爱丁顿、史瓦西,三人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时光老去,而他们的心未老!
不过让哈勃觉得可惜的是,史瓦西没有来参加这次大会。
战争让对方对一切荣誉和形式都看淡了,只想与头顶的星空为伴。
上次来信,史瓦西说自己搬到了哥廷根,在当地的一所天文台工作。
几乎算是半隐状态了。
不然凭借他的身份地位和在战争中的功劳,到德国的哪所大学都绝对会是座上宾。
哈勃一点也不担心老大哥的心理状态。
因为对方曾霸气地在信中说道:
“我要找到真正的黑洞!”
“不是根据广义相对论预测出来的特殊天体,而是真实存在于宇宙中的神秘天体。”
“为此,我愿意搭上我的后半生!”
战争的勋章只会让他回忆痛苦,而真理的痕迹却能让他青史留名。
如此雄心壮志,让哈勃非常佩服。
一旦史瓦西真的找到了,那么他们将成为天文学领域的不朽传奇。
三人分别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
堪称广相三杰!
但是哈勃觉得,史瓦西的愿望恐怕是最难实现的了。
因为黑洞仅仅只是广相预言的一个结果式的存在。
它根本没有形成过程。
连恒星都有核聚变这样的一个诞生过程。
那么黑洞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不可能直接从虚空中蹦出来吧。
目前天文学界还缺少这样一种理论。
一旦能搞清楚黑洞的形成之谜,那么找起来肯定就更加容易一点了。
“史老哥,祝你好运。”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等到那天的。”
就在哈勃甜蜜地回忆三人的往事时。
爱丁顿已经来到了演讲台上。
此刻的他,气势一变。
当初名震天文学界的爱丁顿,又回来了!
“各位好。”
“今天我的报告主题是恒星质量研究。”
“自从布鲁斯教授提出恒星起源核聚变的理论后,恒星的质量就变成了一个关键的参数。”
“它与恒星的形成过程息息相关。”
“此外,在大尺度的恒星系统、星团系统研究中,恒星的质量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天文学中,对于测量恒星的质量,有两种最主流的方法。”
“第一种是根据恒星周围的行星或者卫星的轨道参数,通过万有引力反推计算出恒星的质量。”
“第二种是根据恒星发射光谱线的形状或者频率变化,估算恒星质量的大小。”
“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缺陷。”
“第一种方法需要费很多的时间,准确记录行星或者卫星的轨道路径。”
“对于某些特别的恒星,这个时间很有可能是一年乃至更久。”
“显然,这种方法非常麻烦,而且浪费观测资源。”
“此外,由于宇宙中的环境复杂,常常会有其它肉眼不可见的引力源作用,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第二种方法虽然需要的时间很短,只要测量恒星的发射光谱即可。”
“但是这个方法的误差同样很大。”
“因为恒星所包含的元素,几乎都是差不多的。”
“他们的光谱变化,很难作为估算质量的有效数据。”
“现有的光谱表中,测量出来的恒星差距通常在10倍以上。”
“虽然天文学测量不要求精确,但是对于恒星质量而言,这种级别的误差显然是难以忍受的。”
“所以,天文学急需一种更实用且误差更小的测量方法。”
台下众多的天文学家们都轻轻点头。
恒星质量的测量,一直是天文学头疼的问题。
引力法虽然准确,但是耗费时间太久了。
光谱法虽然时间短,但是误差又太大了。
两全不能齐美。
这时,爱丁顿提高语气,兴奋地说道:
“而现在,我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测量方法。”
“我把它命名为:质光分析法。”
“这种方法弥补了现有方法的不足,它既简单又精确。”
哗!
会场内一片震动!
这可是了不得的成果啊!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好方法,那一定瞬间就成为天文学家的首选了。
不少人瞪大了眼睛,心中无比期待。
“爱丁顿教授果然不愧是第一个验证广相的天才。”
“他成功地突破了自我,再创辉煌。”
“虽然这个成就或许比不上验证星光弯曲,但是作用却远远超过了后者。”
“天文学研究将再添一大利器。”
戴森、哈勃等人,皆是为爱丁顿感到高兴。
这一步,对于他们这样的资质平凡的普通人而言,太不容易了。
这时,爱丁顿开始介绍他的方法。
“基于布鲁斯教授核聚变的理论。”
“恒星在稳定的过程中,热能由内部向外部传播。”
“这个过程不是原先人们想的那样,通过对流实现。”
“而是通过辐射实现的。”
“恒星在辐射热能时,会产生辐射压力。”
“这种压力会对星体的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
“根据这种平衡,就能找出恒星的质量和它辐射热量之间的关系。”
“而恒星的光度,就是指恒星在一秒内所辐射的总能量。”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恒星的质量和其光度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为此,我分析了几千颗已有恒星的数据,终于总结出了质量和光度的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