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反物质之威!恐怖的湮灭!无尽震撼!宇宙中真的存在反世界吗?(1/2)
反物质是什么?
当它和现实中的物质相遇后会怎么样?
这恐怕是所有人在听到反物质后的第一个疑问了。
此刻,当李奇维提出惊世骇俗的反物质理论后,终于有人忍不住提问了。
整个会场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等待布鲁斯教授的解释。
不管结果怎么样,今天的演讲,必将轰动整个物理学界!
这时,李奇维开口了。
“这个问题很复杂却又很简单。”
“复杂是因为我们连反物质的性质都还不清楚,怎么研究它和正物质的关系呢。”
“简单是因为只要能找到反物质,把它和正物质放一起,做个实验就知道了。”
众人皆是一笑。
“不过,既然我从理论上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那么也可以尝试从理论上预言它的特性。”
“为了方便,就以电子和反电子为例吧。”
“各位,请再次看这个新的波动方程。”
“目前已知,电子和反电子的质量、自旋相同,但是它们的电荷和磁矩相反。”
“我们不妨来做个思想实验。”
“假设现在有一个正电子和一个反电子,以相同速度相向运动,然后撞击在一起。”
“首先,根据电荷守恒定律,撞击后形成的系统一定是电中性的。”
“因此,正反电子不可能形成两个正电子,或者两个反电子。”
“其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撞击后形成的系统一定是2倍电子质量。”
“所以,它不可能是质子、中子这样的粒子,因为它们的质量是电子的上千倍。”
“最后,碰撞还需要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这样一来,我大概可以给出几个猜想。”
“第一种,正反电子相撞后,什么也没发生,相当于弹性碰撞。”
“虽然它们各自的电荷依然存在,但组成的系统却是电中性的。”
“第二种,正反电子相撞后,形成一个2倍电子质量的新粒子,并且它还是电中性的。”
众人闻言,皆点点头。
这两个猜想还是很有道理的。
逻辑严密、合理猜测。
在众人心中,三大守恒定律的优先级肯定是高于反物质的。
这三个定律堪称是物理学基础的基础,绝对不容置疑。
不管反物质多么神秘莫测,它也要遵循守恒定律。
“反宇宙不是物理学的法外之地!”
所以,基于它们的推论,也是符合逻辑的。
然而,就在众人讨论时,李奇维忽然又说道:
“不过,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上面两个猜想。”
“我还有另外一个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的猜想。”
哗!
众人皆是一惊!
能够让布鲁斯教授都觉得匪夷所思的东西,那一定惊世骇俗!
但是,除了这两种碰撞结果,还会有其它的结局吗?
普朗克、爱因斯坦、薛定谔、海森堡等人都在凝神思考。
接着,李奇维继续说道:
“第一种猜想里,正电荷和负电荷相遇,却什么都没发生,我认为有点不合常理。”
“第二种猜想里,电荷中和是我偏向的观点,但是我不喜欢再添加莫名的新粒子。”
“所以,我提出的第三种猜想,是把猜想一和猜想二结合在一起。”
“我认为,正反电子相遇后,会变成电中性的两个光子!”
轰!
全场震撼!
所有人都瞪大了双眼,觉得不可思议!
电子怎么会和光子扯到一起了?
这两种粒子的差别也太大了。
“这怎么可能呢?”
“我感觉布鲁斯教授的第三种猜想有点离谱。”
“这确实太匪夷所思了!”
“......”
众人议论纷纷。
而普朗克等大佬们却眉头紧皱,在思考其中的可行性。
很快,就有人忍不住问道:
“布鲁斯教授,如果正反电子相遇变成两个光子,那岂不是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
“电子是有质量的,而光子的质量为零。”
哗!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李奇维微微一笑,说道:
“不!第三种猜想并不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狭义相对论中的质能方程可知,正反电子相遇后,它们可以把自身的质量全部转换成能量。”
“而这些能量就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去。”
“如此一来,就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这个过程看起来就好像正反电子相遇后,化作一团光,然后电子消失在空间之中,什么也没留下。”
“所以,我把这个过程称为【湮灭】。”
嘶!
静!
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听完湮灭概念后震撼不已!
这太可怕了!
也太匪夷所思了!
正反两个电子相遇,竟然会变成光?
其实,物质变成光并不特殊。
根据质能方程,质量和能量本来就是一体两面。
消失的质量会变成能量,而这些能量通常情况下都以光子的形式存在。
比如恒星内部的核聚变过程就是如此。
但是湮灭过程显然更加震撼人心。
李承道再次被二弟的预言所震惊。
他竟然和父亲的想法是一样的!
“太不可思议了!”
李承德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这时,李奇维又补充道:
“我认为湮灭的发生甚至不需要条件。”
“只要正反电子相遇,就会立刻湮灭,产生光子。”
“这与核聚变中的质能转换条件有显著的区别。”
很多营销号会夸大其词:
“震惊!反物质湮灭比原子弹氢弹威力更大!”
“1克反物质就能摧毁世界!”
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不管是反物质湮灭,还是核聚变和核裂变,它们释放能量的原理都是质能方程。
前者比后者优势的地方在于:质能转换效率不一样!
反物质湮灭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也就是说,不管有多少反物质,都能够完全转换成能量。
但核裂变的原子弹不同。
因为临界质量的存在,如果想要1g的物质发生核裂变,可能需要2000g的物质为基础。
剩下的1999g物质全部都浪费了。
而核聚变是目前人类掌握的最高效率的质能转换方式,其质能转换比约为0.7%。
即每1kg的物质发生聚变,最多只能释放出7g的能量。
虽然效率低,但可以依靠大力出奇迹。
你有1g的反物质炸弹,我就用几千克的物质造原子弹,最终释放的能量都是一样的。
因此,1g反物质摧毁世界也是无稽之谈。
1g反物质发生湮灭,还需要另外1g的正物质,所以一共有2g物质转换成能量。
根据质能方程计算,这些能量大致相当于4.3万吨TNT。
美国投下的小男孩的当量是2万吨TNT。
所以,1g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是2个小男孩多一点。
离摧毁世界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过,反物质湮灭的优势,确实是显而易见的。
你左手拿着一块阿司匹林药片大小的正物质,右手拿着同样大小的一块反物质。
然后随手一抛。
轰!
轻易毁灭一座城市。
这就是反物质之威!
不需要什么导线,什么计算临界质量,什么提纯元素。
仅仅是相遇,便可湮灭,爆发出毁天灭地的能量。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反物质太不稳定了。
它在碰到正物质的瞬间就爆炸,你还怎么用手拿呢?
在后世,制造和保存反物质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首先是制造方面。
根据测算,如果使用欧洲最大型的粒子对撞机,持续不断运行一百年,大概可以造出0.1μg(千万分之一克)的反物质。
这点反物质湮灭所释放出的能量,大概就和一发炮弹差不多。
但是制造它的成本,哪怕只按照对撞机用的电费计算,也需要超过1万亿美元!
这是何等可怕而高昂的代价!
就算把整个地球卖给外星人,都凑不齐制造10g反物质的钱。
而且,就算造出来,保存也是个大麻烦。
目前科学家每年大概可以制造出零点几纳克的反物质。
这些反物质被约束在磁场形成的磁力陷阱中,不能接触任何物质。
这简直比人工可控核聚变的条件还要苛刻无数倍。
后者或许哪一天材料学突破了,能造出耐超高温的材料,就能制造存放等离子体的容器。
但反物质,只要是正物质原子组成的容器,全都不能用。
所以,所谓的反物质飞船引擎,仅仅只是一种畅想,它不可能被组装在我们正世界的飞船里。
不仅如此,保存反物质的温度几乎接近绝对零度,就是为了让反粒子的动能小一点,维持它存在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科学家制造的反物质,都是亚原子级或者几个反原子。
它们的保存时间大概在毫秒级。
目前保存约束时间最长的反氢原子,存在了大约20秒。
如果人类哪天在宇宙中真的遇到一颗反物质星球,想带走都是个问题。
所以,根据以上的情况,制造反物质炸弹暂时就不要想了。
那是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