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567章 程序设计式宇宙!普朗克长度!普朗克时间!时空极限?错错错!

第567章 程序设计式宇宙!普朗克长度!普朗克时间!时空极限?错错错!(1/2)

目录

在后世,关于宇宙的起源,有一个非学术性的,但令人不寒而栗的理论。

那就是“程序设计式宇宙”。

什么意思呢?

该理论认为,我们生活的宇宙,其实是神级文明中的程序员设计出来的。

所谓的物理规律只是人家编制好的程序规则而已。

比如,光速为什么不能无限大?

理由是防止系统计算溢出,光速达不到的地方其实都加载不出来。

就好像人类玩一款叫《饥饿》的游戏,画面中的黑色区域你只有走到那里才会显现内容。

光速定值的设计就是为了节约系统资源。

可以说,这个解释非常有逻辑,因此才显得匪夷所思。

此外,程序设计式宇宙最核心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时空帧率”。

我们应该知道,电脑显示屏上有两个非常关键的参数。

一个是像素的大小,另一个则是动画的帧率。

像素是组成画面的最小单元,它越小,画面越精细,游戏中的人物看起来就越“真”。

而帧率是指动画播放的流畅度,它越快,画面看起来就越连续,没有那种照片堆叠的感觉。

因此,要想玩一款好的游戏,首先电脑硬件要性能优秀。

不然的话,游戏运行起来,人物环境一眼假,毫无美感。

程序设计式宇宙的支持者们认为,我们的宇宙时空存在类似电脑显示精度的参数。

那就是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的普朗克长度和普朗克时间。

在支持者们看来,普朗克长度是宇宙空间的最小像素,而普朗克时间就是宇宙时间的帧率。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因为这两个参数的值实在太小了。

普朗克长度的值是1.6×10^-35,普朗克时间的值是5.4×10^-44s。

这两个数字已经小到超越了人类的感知。

以普朗克长度为例。

原子的直径只有1×10^-10左右。

但是相比于普朗克长度,原子都堪称是“超星系级”的庞然大物。

所以,如果普朗克长度是像素,它可以组成宇宙中的一切图像。

因此,大家自然很容易地就联想到,宇宙的形成或许就和程序设计类似。

我们的宇宙本身是电脑硬件,普朗克长度和普朗克时间就是这个硬件的性能数值。

而光速、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物理理论,就是程序员在宇宙这个硬件上设计的程序。

星系运动,恒星燃烧,人类文明,都只是一场神级文明创造的游戏而已。

或许在宇宙之外,有一双巨大的眼睛,正在看着这一切。

“靠,我的人物怎么又死了?”

“重来!重来!”

这就是程序设计式宇宙的概念。

天马行空!极尽震撼!

尤其是关于光速的解释,确实让人耳目一新,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但很可惜,这个理论有一个巨大的缺陷。

虽然该理论本身是一种宇宙级的想象,无法直接证伪或证明。

但是它对于普朗克长度和普朗克时间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却是错误的。

而这个错误也是很多人在营销号的洗脑下所形成的观念。

这些错误的观点包括但不限于:

“普朗克长度是空间的最小单位,空间不是连续的,而是像电脑屏幕一样,由一个个像素组成。”

“普朗克时间是时间的最小单位,时间也是不连续的。”

“普朗克长度和普朗克时间尺度之下,物理学不存在了。”

“......”

这些观点无一例外,全部都是错误的,而且是毫无争议的错误。

之所以大家会有这些错误的想法,关键在于并没有搞懂普朗克长度的来龙去脉。

乍一听这个名词很吊,就人为地认为它很牛逼。

其实所谓的“普朗克××”不是什么神秘和高大上的东西,不需要带着滤镜看它们。

比如,除了普朗克长度和普朗克时间,还有普朗克质量、普朗克温度、普朗克电压、普朗克电流......

是不是很懵逼很失望,牛逼哄哄的普朗克长度,竟然还有这么多孪生兄弟姐妹。

这逼格瞬间就降低下来了。

真实历史上,普朗克长度的概念是由普朗克提出来的。

他当时一共给出了三个普朗克单位。

分别是:普朗克长度、普朗克时间、普朗克质量。

有意思的是,普朗克提出这些概念时,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还没有诞生。

这时,聪明的你肯定就好奇:

“那普朗克到底是怎么推导出来这三个普朗克单位的数值呢?”

答案可能要再一次让你失望了。

凑出来的!

没错,你没有看错,大名鼎鼎的普朗克长度竟然是普朗克本人硬凑出来的。

没有什么复杂的计算,严密的逻辑。

这......

确实有点匪夷所思。

那么,普朗克长度、普朗克时间、普朗克质量到底是怎么凑出来的呢?

当时,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并通过理论和实验计算出普朗克常数的值。

即:h=6.6×10^-34(J·s)。

目前物理学中有三个特殊的常数了。

分别是:

万有引力常数G=6.7×10^-11(3/kg·s2);

光速c=3×10^8(/s);

普朗克常数h=6.6×10^-34(J·s)。

1971年,国际计量学大会确定了物理学领域的7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名称、单位缩写:

长度(米-);

时间(秒-s);

质量(千克-kg);

温度(开尔文-K);

电流(安培-A);

光强(坎德拉-cd);

物质的量(摩尔-ol)。

有了这七个物理量之后,就能推导出剩下所有的物理量。

所以它们才被称为基本物理量。

但是光有物理量还不行。

还要知道一个单位的数值到底是多少。

比如对质量而言,1kg到底是多重呢?

当时采用的是千克原器(一个非常非常光滑的金属球,规定它的质量就是1kg)的质量作为标准。

普朗克的时代,还没有这些细致的划分。

不过关于物理量及单位的具体数值,也是一个问题。

有一天,普朗克突发奇想:

“能不能根据G、c、h这三个常数,创造出一套新的物理量的单位标准呢?”

他选择最常见的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时间、质量。

计算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通过量纲分析和配平。

因为G、c、h这三个常数的单位,包含了、s、kg等单位。

通过合适的单位换算,可以把不要的单位全部消除。

比如,长度的单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