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报纸辩论(2/2)
比如刘备。
在还没有打下一片基业的时候,就已经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了。
所以那个时候他就收了一个干儿子刘封。
当然,他后来有了阿斗之后,就把这个干儿子刘封给杀死了。
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有没有后人对皇帝的影响有多么大啦!
历史上不乏那些没有儿子的皇帝出现一些糗事的例子。
毕竟你一个当皇帝的没有儿子就意味着没有继承人,那你手底下的人可能干起事来都是三心二意的。
因为人家会想,万一哪一天你死了,那我去效忠谁?
“这件事确实得慎重的考虑考虑。”李恪想到这里点了点头,此事必须慎重考虑啊!
……
第二天,朝廷又接连下了三道政令,一是诏令各府官员填实常平仓,二是招原登州水师都督官复原职,官拜伏波将军,率领登州水师去广州运一些贡品。
第三,则是把朝廷准备改革官制的议题下方的朝堂之外,让大唐整个朝野都参与进这场关乎大唐官员的辩论中,一时间各大酒馆辩论声络绎不绝。
每天的辩论结果,都有人进行记录,然后被锦衣卫送进厂督府,在等到在朝堂上继续讨论。这样的辩论一直进行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小时间,关于朝堂管制的改革逐渐明朗化,民间也渐渐出现了纸质的辩论题材,那就是报纸的先驱
。与历史上传单形发源的类型不同,这次报纸的发源则是关于管制的辩论。
因为朝廷每天都需要把管制辩论的结果下放到民间,为了防止口口相传出现偏差,所以就决定用纸质进行记载,纸上写着前期辩论结果,以及现在的辩论过程。在末尾书上时间,以记录辩论时间。
报纸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民间关于管制改革的兴趣,因为一张报纸才一文钱,也就是说,你吃一顿饭花的钱可以买十几份报纸。
而在朝中,因为这次辩论朝野关注,而报纸中会把哪位官员在这场辩论中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所以这些官员为了各自的面子,那些平日里的喜欢撒泼打混,搅混水死不承认的性子就收敛了很多,没有了扯皮使绊子,效率自然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