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神级皇帝模板 > 第489章 话语是非

第489章 话语是非(2/2)

目录

然后从正七品上到从九品下,这十二个等级,对于平民来说是士大夫阶层,但是在官员圈子里,依旧是是民。

是民当官这一类人中,九成以上会待在这一阶层的存在。

没有一点外部条件,或者是朝廷上有人的话,也就止步于此了。

当一辈子的下县县官,或者是中县上县县丞之类的。

一点晋升的希望都没有。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管理制度改革,也没有触碰朝堂上这些核心官员的利益,动的只是最下层官员的利益。

现如今的工籍赏官旨意,朝廷官员全部反对的情况,也仅仅只是发一发牢骚,当了,大唐圣人受不了留中不发是话就更好了。

就算发出去了,把选拔能工巧匠的权利交给这些大臣也可以,有他们按照他们的认知评价来对能工巧匠,格物大家这几个字做一个规范。

让他们变成儒家思想下的能工巧匠,而不是格物思想下的能工巧匠。

当然了,对于这种什么思想下的事情,这些官员对商贾的影响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现如今的这些商贾,把官员大儒们的一些肯定评价当做是金科玉律,就算官员大儒骂他们满身铜臭他们也依旧是笑眯眯的,希望在满身铜臭后面,得到一顶点肯定的评价,这样他们就有了进入士这一阶层的文化底蕴。

看看,掌握了话语权的集体,就是这么占据优势,你骂他他还认为你骂的对。

对此,李恪是极为作呕的,但是李恪也没办法干预,就随他们去吧。

反正以后愿打一个愿挨。

但是对于匠籍这一阶层,李恪是不会听之任之的,必须得是格物的思想,除此之外,其它什么思想都不行,这是李恪对于这次工匠籍改革的底线,对此,李恪直接抢先在大唐日报发表了他的底线,让大唐的所有阶层,看看大唐圣人对于匠籍人员的评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