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另一种评判隋炀帝说法(1/2)
江南的确是一个好地方,而扬州更是犹如一朵盛开的娇花。
不同于长安的严寒冰冷,扬州城不仅仅成为江南水乡的典型大城,同样也是商贾的聚集地,这里商业繁荣比之长安虽然略显不足,但是却也是不可比拟的所在。
在后世素有鱼米之乡的扬州,更是胭脂风尘的所在,有商贾聚集,这些就必然也会应运而生。
运河上时不时有娇i的女子,在船头偶尔惊鸿一瞥,画舫穿梭在其中,好像是点缀青木当中的一朵朵琼花。
柳轩也是第一次来到扬州,好奇的他站在船头和上官婉儿打量着运河两旁的情况。
几百艘的船只,穿梭在运河之上,码头更是人满为患,人头攒动。
船工,苦力还有商贾都聚集在这,不时还能够听到讨价还价的争吵声,热热闹闹的让人觉得欣喜。
上官婉儿笑着对柳轩说道:“少爷,幸好您提前带着单衣,要是还穿着皮裘,估计都热死了。”
“江南温润,气候不比北方那样四季分明,一直都是温暖如春的。”柳轩点点头道。
“这扬州好热闹啊,而且女子也都好漂亮,怪不得前朝隋炀帝三下扬州来游玩。”上官婉儿不时的四处看看,对于扬州的一切,似乎都充满了好奇心。
柳轩闻言,却是笑着摇了摇头,“婉儿,隋炀帝三下扬州,可不是来这里骄奢淫逸的,他是不得不来这里。”
听到柳轩的话,上官婉儿的美眸猛然放大了几分,“少爷,为什么?”
“隋炀帝一直被塑造为一个荒淫无道的典型,对于这样的典型,人们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往他头上扣屎盆子,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正史不详不实的前提下,致使野史盛行,传说鼎沸,但是隋炀帝其实也算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君主。”
“隋炀帝三下扬州的目的都不尽相同,每一次都是带着一定的政治需要的,很多人都知道,隋炀帝早年在扬州当过十年的总管,因而他有浓烈的‘扬州情结’,这确实成为他一再来扬州的重要原因,但光是这一点,也不足以让他三次来扬州。”
顿了顿,看着一旁的上官婉儿小脸认真的听着,他莞尔一笑,给自己倒了杯茶,继续说道。
“六朝在江南割据近四百多年,这使得大江南北各方面的差异很大,而前朝必须在消弥政治,与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建立新的统一,御史,隋文帝灭陈后,推行的是‘关中本位政策’,对江南人士采取了排斥鄙视态度。”
“隋文帝先是将江南旧陈之地,交由三儿子秦王杨俊经营治理,任命他为扬州总管,同时,又在江南置吴州、洪州、广州、桂州等八个州,任命关陇人士为总管。这又使江南经过多方钻营,而获得官位的庶族地主感到十分失落,犹如丧家之犬,因此,南方一直很不稳定。”
上官婉儿听到这里,仿佛有些明白了,“我记得,开皇十年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次叛乱,不过隋文帝随即就调集大军,并派出杨素镇压叛乱,而后还让隋炀帝担任了江南总管,杨素镇压那些后陈的叛乱,杀的血流成河,不过好像是在隋炀帝的招抚下,终于稳定了。”
柳轩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杨广用的是怀柔的手段,暂时的把江南给稳定住了,而后,为了加紧南北方的联系,隋炀帝即发布了‘巡历淮海’的诏书。”
“八月十五日即开始了第一次巡游,因而开凿通济渠、疏通邗沟的直接主观目的,确实是为了大规模巡游,但事实上,他是将营建东都、开凿运河、巡游江都三件事一起通盘考虑的,三件事其实都有其重要目的。”
柳轩说的有些口干,端起茶杯喝下润了润口,上官婉儿非常乖巧的给柳轩又倒了一杯茶。
“隋炀帝南巡的目的,首先在于安抚江南,加强对江南控制,以维护王朝大一统局面的重要意义,当然,同时也出于炫耀功业的心理,正因为如此,隋炀帝还特意带上陈后主的遗孀沈婺华,其用意显然是用以联络南人感情,如果只是为了游玩,带个这个老妇又有何用?”
“杨广来到江都,带给江东父老的第一件礼物,是于大业元年十月初二,在江都宣布大赦江淮以南,‘扬州给复五年,旧总管内给复三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