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陛下没有给这支军队番号吗?(2/2)
“嘿嘿...柳郡公放心,咱家绝对不给您拖后腿,您让咱家做什么,咱家就做什么!”
柳轩闻言笑了笑摆手说道:“李内侍不必如此,做好分内之事即可。”
...
柳轩对大唐的军事制度这两天了解了不少,主要是在群聊系统当中,跟其他人询问了一番。
了解的也是更加的详细透彻。
按照蔡京所言,唐朝建立以后,继承了隋朝的一系列传统,而隋朝则延续了南北朝时期的很多传统。
例如府兵制度,唐朝前期的军队编制,和府兵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府兵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制度,府兵们拥有自己的耕地,不需要缴纳赋税。
其他农户服徭役的时候,府兵们进行军事训练,战争一旦爆发,府兵们准备武器和粮食集结出发。
虽然能够减轻朝廷一大部分的粮草供给,但士兵的战力因为屯田耕种,必然降低不少!
不过这样做,优点也是很明显的!
小队之间配合,灵活运用作战,小队之间也大多为同一地方的府兵,士气能够保证,方便统御!
往往会有小股兵,大作用的体现!
柳轩麾下暂时被分了三千人,他手下等于直接就有了十三个校尉!
这不并不算是全部的人,后勤的人,并不算在三千人里面,要是全都加进去的话,起码超过七千人!
每个队的武器装备不同,例如弓箭手队、长枪队、陌刀队等等...
一旦真正爆发战争,唐朝会把军队临时编成好几个军团,每个军团下辖了好几十个不同兵种的队。
按照唐朝前期的作战风格,一个军最多能够下辖上百个队。
几个军相互配合作战,组成一个大集团。
例如之前李靖他们与突厥、吐蕃等周边几个国作战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屡屡出现。
就是因为大唐军队的灵活性,小队团队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应对突厥勇猛的骑兵,战而胜之!
当然了,世上并没有绝对的东西,府兵制度看似很合理,但其实有利也有弊。
弊端是,浪费大量的人力后勤,战斗持续长的话,家乡内良田荒芜,没有人耕种,很容易出现断层!
而优点就是士气不容易衰落,小股兵往往会起到大作用,这也是为何大唐屡屡都是以少胜多的缘故之一。
柳轩虽然了解不少府兵制的情况,但是他暂时还没有打算改制府兵的想法。
毕竟大唐兵制派系太多了,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随便乱动,很容易就会碰触好多人的利益,没有理清关系之前,柳轩是不打算掺和进去的。
“李监军,陛下没有给这支军队番号吗?”
柳轩把自己的思绪收敛起来,转头看向李贺问道。
现在在军营当中了,两人的职称也得换成军职。
李贺听到柳轩喊他监军,他知道这是柳轩认可了自己的职位,他高兴的咧嘴笑了笑,说道:“柳将军陛下说了,番号交给您来起,回头上报给兵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