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赵家无种(2/2)
屋内哭声渐歇,赵桓用袖子擦去泪痕,低声对赵佶道:「父皇,儿臣对不起您,更对不起列祖列宗。赵宋一脉在我手中,竟落得如此地步……」
赵佶缓缓抬起头,泪水犹在眼角。他的声音带着沙哑,却透着一丝坚毅:「桓儿,不必绝望。我们大宋还没有亡。老三……老三在杭州,朕早有安排。还有老九,他在河北……」
赵桓微微一愣,旋即精神一振:「是了!九弟在河北聚拢兵马。儿臣此前已经下了诏书,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他在大名府,有宗泽等人辅佐,定能聚集兵马勤王,前来救我们!」
赵佶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抹微光,仿佛那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他喃喃道:「只要老九还在,只要宗泽还在,我们赵宋便还有复国的一线生机……」
屋内的气氛稍稍缓和,但那微弱的希望,却如风中残烛,随时可能被无情的现实吹灭。
赵佶与赵桓正满怀希冀地谈论赵构,忽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冷笑。两人心头一惊,赵桓忙起身问道:「是谁?」
窗外的声音悠然答道:「是郭某。」
话音未落,门被推开,一个中年男子大步走了进来。他身形壮实,目光带着几分讥诮,正是完颜药师。他进屋后,随意向二人微微欠身,算作行礼,随后拉过一张椅子,大喇喇地坐下,自在得如同在自家厅堂一般。
赵桓认得郭药师,急忙低声对赵佶道:「父皇,这人便是那降金的郭药师。」
赵佶闻言,心中更是一紧。他怕郭药师将方才父子二人的对话透露给金人,忙不迭地说道:「郭将军,适才我父子不过是胡言乱语,一时糊涂罢了,万望将军不要传出去啊。」
完颜药师闻言一笑,摇了摇头:「两位太上皇尽管放心,郭某虽是降金,但也不屑做那等搬弄是非的小人。」他话虽如此,却语带冷意,令人难以捉摸他真正的心思。
完颜药师扫了两人一眼,忽然话锋一转,语气冷冷地说道:「不过,两位还真以为,能救你们的,是康王赵构?」
赵佶与赵桓心头一震,赵桓急忙问道:「郭将军这话是何意?九弟他不是已经得了诏书,正在河北勤王起兵吗?」
郭药师闻言冷笑,将怀中取出的军报扔到桌上:「两位不妨自己看看。这是河北传来的军报,上面有汉文,你们看完便明白了。」
赵桓忙不迭地拿起军报,与赵佶一同凑近灯下观看。只见军报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宋军打出康王旗号,自大名府东迁东平府。军队兵力约九万,不曾向开封进发,而是向南移驻,试图联络京东西路借道,拟南下商丘避我锋芒。
军报将时间、地点、兵力写得详详细细,甚至还提及金军哨探发现赵构军队的动向。
赵佶看完后,脸色瞬间煞白,双手颤抖,军报从他手中滑落。他喃喃道:「这……这不可能!老九他怎会如此?他怎能不来救我们?」
赵桓却是浑身冰凉,瘫坐在椅上,失魂落魄地道:「九弟不会就这么走了的,他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郭药师见二人这般模样,嗤笑道:「两位太上皇,还不明白吗?康王根本没打算救你们。他聚集了九万兵马,若真想勤王,早该杀向开封。如今却躲在东平府,忙着借道南下,这是分明想避祸自立!」
他说到这里,眼神一冷,语气中满是讥诮:「也难怪,赵宋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无能,到了这般地步,还指望赵构那等软骨头。自真宗以后,你们赵家的江山,便是个空架子。今日之祸,不过是报应罢了。」
赵佶听到「报应」二字,脸色愈发灰败。他颓然坐回椅上,低垂着头,半晌无言。过了许久,他才缓缓抬起手,拱向完颜药师:「多谢郭将军实言相告,让我父子断了念想。」
郭药师起身,将军报重新拾起,揣入怀中。他走到门口,回头冷冷一笑:「两位,落到今日田地,怨不得旁人。若真想有朝一日再见天日,就看你们赵家还有没有一个真正的男人了。」
话音一落,他扬长而去,留下二帝面面相觑。
屋内沉寂良久,赵桓才颤声问道:「父皇……九弟他真不会来了?」
赵佶靠在椅背上,目光呆滞,声音低哑:「康王……老九自幼胆小,心性不如人。他若真来了,也未必能救得了我们。或许……」他长叹一声,「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二人再度沉默,心中那仅存的希望,也如风中烛火,彻底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