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芳明1128 > 第504章 第五〇二章 建炎新政

第504章 第五〇二章 建炎新政(2/2)

目录

在朝廷人事上,赵构以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二人兼掌御营事务,设御营司统领各路兵马。因京师兵力损耗,特命韩世忠、张俊、苗傅等诸将分别收编溃兵,扩充禁军,形成五军之制,并令刘光世掌陕西兵事务,巩固西路防线。

百官中议论纷纷,有人指黄潜善、汪伯彦擅置亲兵各千人,廪赐过厚,流于奢靡。赵构闻奏,召二人训谕道:「新朝之势初立,当以俭德示众,勿使军心不平。」二人慌忙谢罪,承诺约束僚属,不敢再犯。

张邦昌以降臣之名为朝中争议焦点。赵构体恤其降服金人非本愿,特赦不问罪,封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仍居高位,但命其每五日一朝堂,参决大事,不得擅离京城。张邦昌感激涕零,连连叩首道:「臣若再负朝廷厚恩,愿以死谢罪。」

而王时雍因围城时擅权不当,兼通敌之嫌,被责授安化军节度副使,贬至黄州安置。言者论其罪状详尽,称:「王时雍围城之时,窃宫中宝物,供敌军挥霍,实乃不忠不义。」赵构遂严旨遣之,天下臣民无不称快。

对诸将义士,赵构亦不吝封赏。韩世忠因勤王有功,授光州观察使;张俊、苗傅各领军镇守,赐以重赏;刘光世统领陕西之兵,尽责肃清西路。更命河北诸道总管与义兵会合,务必收复磁州、相州,挫金人锐气。

赵构即位数日间,政令频发,朝野上下渐有新气象。虽新政推行未免掣肘,但士民多以为天子励精图治,纷纷感恩戴德,盼大宋中兴于斯始矣。

自此,建炎初年,凌乱残破的中原再次以赵构为主心骨重建宋朝秩序。赵构以此得人心归附,虽仓促即位,终为宋室续祚奠定根基。

新君赵构登基后,勤王之师云集商丘,朝野震动。岳飞为忠义之士,心怀恢复中原、迎还二圣之志,遂上书进谏,书曰:「臣飞谨拜表于陛下:陛下即大宝,四海有主,民心归附,此乃天下之福。今勤王御营之师已集,兵马渐盛,而金贼窥我未久,尚未稳固,正是乘虚而击之良机。然臣观黄潜善、汪伯彦等,谋无远略,只知固守江南,不思恢复。更有备巡邓襄之令,此非系中原之望,乃自绝天下忠义之心也。

臣以为,二圣蒙尘未久,金贼方志得意,若此时陛下亲帅六军,北渡黄河,以天威振军心,则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大地可复,社稷根本可固。此国祚绵长之策,愿陛下三思。」

赵构得书,阅毕大怒,叹曰:「岳飞不过一统制武官,何以敢越职妄言国策?迎还父兄虽是朕愿(嗯哼,然后让朕怎么办?),然局势未定,妄动恐有大祸。彼却言朕无远略,乃黄、汪二臣误国,此非狂妄之言乎?」

遂召御前会议,命黄潜善、汪伯彦等议处。黄潜善言道:「岳飞虽有忠心,然行事乖张,此书已犯逾矩之忌。陛下若不以儆效尤,恐他人亦有仿效之心。」赵构点头称是,当即下诏,罢岳飞统制之职,命为留守大名府,交由王彦节制,以示惩戒。

岳飞得诏,心怀愤懑,然念及国祚未稳,忠义不减,遂遵旨赴大名任职,闭门读书,以待时机。其麾下诸将闻之,无不叹息,皆谓:「岳统制拳拳为国,竟受如此谴责,诚为天意难测。」

此事传开后,江湖间豪杰群情激愤,纷纷言道:「岳飞有大志而遭贬,黄、汪无能却居高位。朝廷用人如此,岂能复兴乎?」赵构闻言,虽心中不安,然终未复议此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