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河北挫折(2/2)
他每日巡营,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共苦。短短半月,军心渐稳,士气稍振。诸将见状,无不佩服。
马扩整军完毕后,决心北渡黄河,恢复河北失地。他亲赴范琼大营陈述计划:「今金军肆虐,冀州、博州皆有敌踪,河北百姓流离失所。若能会兵渡河,收复所没诸郡,必可振河北人心,使金贼腹背受敌。」
范琼点头赞许:「将军所言极是,但冀州、博州已破,敌势强盛,将军如何自保?」
马扩答道:「河北义军虽杂,然兵多势众。只需分兵掩护,先取清平,再以此为据点逐步北进,必能反客为主。」范琼大喜,当即拨出精兵五万助其一臂之力。
然而,马扩军行次馆陶,连日来却接连收到不利消息:北面冀州已破,东面博州也有金军活动。军中将士人人自危,开始私下议论:「冀州、博州皆已为敌,我军孤军深入,岂不是自寻死路?」
副将任重更是率先动摇,频频劝马扩退兵:「将军,敌势强盛,我军初整,难以争锋。不如暂守馆陶,以观敌动。」马扩怒斥道:「河北百姓尚在水深火热,我等岂能坐视不救?若皆如汝等贪生怕死,何以成事!」
尽管马扩言辞激烈,但任重心存怯意,最终私率部曲五千人逃回南岸。而其他将领如曲襄、杜林也相继遁归,军中愈发人心惶惶,营内士卒怨声载道。
马扩望着日渐空虚的营帐,长叹一声,对心腹说道:「河北人心已失,非一朝可复。然若此战不成,则河北无可守之地。即便孤军奋战,吾亦当死而后已!」
言罢,他命全军拔营北上,直取清平县。他知道,此战将是决胜河北的最后一搏。
寒风萧瑟,战鼓隆隆,清平县城南的旷野上,旌旗猎猎,两军隔着一片开阔地对峙。北面金军严阵以待,三面大旗高扬,完颜宗辅、完颜昌、完颜阇母分别统领中、左、右三军,兵士皆披坚执锐,队形整齐,杀气腾腾。
南面马扩统领的二十万杂牌军却显得杂乱无章,旗帜不一,兵甲残缺,士气低迷。马扩立于高岗上,举目远眺,心中暗自叹息:「河北义军虽众,然乌合之众,怎堪大用?」
金军阵前,完颜宗辅身披金甲,骑乘一匹高头大马,手持狼牙棒,纵马而出。他将狼牙棒高举过头,厉声喝道:「某乃大金国三太子讹里朵,领十旗之精锐。马扩何在?敢出阵前与我一言否!」
马扩策马出阵,横刀立马,朗声回应:「某便是马扩!三太子有何赘言?」
完颜宗辅冷笑道:「马都管,汝在五马山时,我二哥斡离不曾许你高官厚禄,为何负恩聚众反叛?如今河北皆为我大金版图,清平县更有我金国三军环伺。汝若识时务,剃发速降大金,仍可保富贵,若执迷不悟,今日便是汝众军葬地!」
马扩立马军前,刀锋映着夕阳,冷然说道:「某乃大宋之马扩,虽困逆境,尚未绝望。汝等虏酋焉敢狂言!我有二十万义军,岂会怕汝三旗兵马!三太子若欲劝降,休费唇舌,若欲交锋,某手中刀便是回话!」
完颜宗辅冷笑一声,将狼牙棒横在胸前,语调缓缓:「马都管义名远播,然今日之局,非你意气所能解。五马山既破,赵榛已归黄龙府,你以为这些杂牌乌合能与我大金铁骑抗衡?不如剃发归降,与你共谋富贵。」
马扩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军阵,虽兵士众多,却散漫无章,杂牌军的疲态与士气低迷显而易见。然而他心头一震,想到忠臣岂能因一城一地之失而折腰,便朗声道:「马某岂是贪生怕死之辈?三太子休要多言,若欲决胜,且看刀枪论高下!」
完颜昌指挥金军缓缓逼近,宋军虽人数众多,却逐渐退缩,列阵也愈发混乱。两军隔着不到一箭之地遥遥对望,战鼓声渐渐低沉,旷野上充斥着紧张的气息。
马扩勒马回营,召集诸将议事,低声说道:「金人阵势严整,我军未必能胜,须另谋计策,或可全身而退。」
而金军阵中,完颜宗辅冷眼观望,低声说道:「宋军虽众,但虚张声势耳。明日再战,可一举破之。」
清平城外,两军营火相对,杀气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