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建州易帜(2/2)
正当酒宴达到高潮之际,谢如意微微一笑,起身举杯:「来,为校尉将军之功,再敬最后一杯。」
就在张员接过酒杯之时,埋伏在厅外的黄涛率兵破门而入,魏胜手持长刀紧随其后,直取张员性命。
张员见势不妙,急忙拔剑抵抗,但因饮酒过多,身手迟缓,被魏胜一刀砍伤右臂。他的亲信亦遭伏兵围攻,死伤惨重。
「朝廷恩典,你却不知感激,反而作乱!」魏胜冷声道,一刀刺穿张员胸膛,将其斩于堂上。
张员一死,叛军群龙无首,很快被镇压。谢如意下令,将张员的尸体示众三日,以儆效尤,并将其余乱军斩首或押解临安发配。
朝廷随后在建州重组军备,任命黄涛为分都监,魏胜为兵马监押,以加强对当地驻军的控制。同时,谢如意还下令清查建州的粮饷账目,以免再生拖欠军饷之事。
虽然建州的叛乱得以平息,但谢如意深知,此次事件的根源并未彻底消除。朝廷拖欠军饷、地方官员腐败,已使福建路军民积怨深重。如果不加以整顿,类似的兵变恐怕难以杜绝。
「乱臣虽除,但根本之病仍存,」谢如意对幕僚叹道,「此事,或许只是江南乱象的开端。」
嘉兴二年六月初一夜,建州城再次爆发兵变,原本已经被平定的局势,因朝廷的北调命令再度陷入混乱。城中士卒得知自己即将被抽调北上「勤王」,纷纷表达不满。有人嘟囔:「我们守土有责,可鞑子过江,勤王北伐凭什么让我们这些南方兵去送死?」怨声四起,很快酝酿成风暴。
在此情势下,几名胆识过人的军士叶浓、叶明珍和范擒虎被推举为首领,领头反对朝廷的命令。他们以「保卫家乡」为口号,号召士卒反叛,不到半夜,整个建州城已是叛旗招展,城头插上了「叶」字大旗。
建州兵变消息传出,临安派遣的建州知州方承仍滞留在建阳,他早已听闻建州军心浮动,又恐被叛军挟持,于是迟迟不敢入城。面对属下劝进,他摆手叹道:「建州乱兵成性,今又反复,我手中既无兵可用,如何能安抚他们?此地之事,不是我一介文官能处置的。」
赵楷见方承无能为力,也无意增援,只得默许他继续留在建阳观望。
与此同时,建州二次兵变的消息迅速传至武夷山明教南路军驻地。梁拜明得知建州叛军的请求后,立刻召集军议。他对众人说道:「建州地处要冲,如能控制此地,福建全路必能尽归我教。」
明教南路军虽长期深耕福建绿林,但一直没有机会控制州府级的城池。梁拜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他迅速派出三千精锐火速南下,与建州叛军会合。
六月初五,梁拜明率军抵达建州城,城中叛军开门迎接,梁拜明登上城楼,下令撤掉「叶」字旗,换上明教日月圣火旗帜。自此,建州城正式纳入明教南路军的势力范围。
建州易帜的消息传至太姥山,明教南路军军团长吕师囊立刻召集幕僚商议。有人提议立刻将兵力集中于建州,以稳固既得之地;也有人认为,福建路尚有许多防守空虚的州县,此时应趁势出击,扩大控制范围。
吕师囊沉思良久后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我需请示教主。」
当日,他遣人火速北上扬州传信,向舟山总坛教主方梦华汇报建州兵变及南路军的参与情况,同时请求教主批准南路军全线发动,以夺取福建全境。
建州再次兵变的消息传到临安时,赵楷震怒。他厉声斥责方承:「朕派你安抚建州,你却贻误战机,竟让叛军与明教勾结成势!今日建州失守,明日福建恐全失!」
高俅劝谏道:「陛下,此时福建恐怕已成明教囊中之物,我等兵力不足,远水难救近火。不如暂且静观其变,以图后计。」
赵楷无奈,只得暂时放弃对建州的收复计划,转而命人加强福州和泉州的城防,防止明教进一步扩张。
随着建州插满明教旗帜,福建全路的政局骤然生变。许多地方士绅与乡民见朝廷软弱无力,纷纷暗中向明教靠拢。而明教南路军八个师的全线动员,也令福建的宋军驻防陷入恐慌。
建州的叛旗与光明旗交织在一起,成为江南大地上新时代风暴的信号。远在江北的方梦华收到消息后,沉吟片刻,只说了一句:「吕师囊这步棋,走得险。」
风起武夷,闽中山河,已然不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