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姑苏新生(2/2)
「城池若失,江南岂能保全?大人,求您为百姓计,留城死守!」
百姓哭喊哀求,有人甚至跪地拦马。然而,周望毫不为动,冷冷说道:「孤城无援,留之何用?本官去临安调兵,自会设法援救苏州。」
百姓见劝说无果,顿时愤怒不已,群起而骂:「周望,你这是贪生怕死!」
「弃城逃走,还谈什么援救?不过是为了自保而已!」
「你这样的人,岂配为官?」
周望愈发不耐,命亲随挥鞭驱散百姓,策马扬长而去。百姓悲愤交加,满城哗然,士气顿时跌入谷底。
翌日,苏州知府汤东野得知周望已弃城,心神大乱。他召来幕僚商议道:「舟山军大兵压境,城中无主,本官恐难以守住此地。」
幕僚劝道:「相公若走,城中恐怕再无抵御之人。不若召集全城之力,拼死一搏。」
汤东野叹息:「城中厢军早已士气崩溃,如何能挡得住贼军的锐势?只会徒增伤亡罢了。」
汤东野匆匆将府印交给统制官陈思恭:「此城已难保,本官将此印授你,暂掌府事,尽力维持城中秩序。」说罢,便带着家属和亲随从南门出逃。
陈思恭接过府印,看着汤东野渐行渐远,长叹一声:「今日之苏州,怕是再无希望了。」
汤东野刚逃不久,江面已隐约现出舟山军的日月旗帜,战船连天接地,似无穷无尽的黑潮般向苏州逼近。
陈思恭望着江上浓烟滚滚,远处的战鼓声犹如死神的召唤,个个心如死灰,苏州大地笼罩在绝望之中。
青墩镇,苏州城的要冲,兵戈骤起,旌旗翻飞。苏州统制陈思恭率城中厢军五千迎击舟山军第二师。
陈思恭虽知苏州大势难保,但也不愿束手待毙。他派兵驻守桥头要隘,又亲率精锐埋伏于两侧树林,企图以地形为优势重创舟山军的前锋。
邓荣率舟山军战船逼近青墩,见对岸防守严密,略作观察,随即挥手令船只分批靠岸,以弓箭和火器掩护步卒强渡。舟山军兵勇悍烈,步卒一登岸便如虎入羊群,迅速突破宋军防线。
陈思恭见状,急令伏兵出击,四面冲杀舟山军前阵。舟山军不备,果然一时混乱,被迫后退至江边船阵之内。陈思恭趁机稳住阵脚,指挥士卒修整防线,青墩战事告一段落。
然舟山军兵力充足,连夜以火炮对青墩阵地进行轰击。宋军在接连的炮火中死伤惨重,士气全无。
陈思恭远远望见江面上舟山军战船如潮水涌动,心知苏州孤城再难支撑。他回营召集将校道:「舟山军势不可挡,此役若再死战,只会徒增无谓的牺牲。如今只有向明教投降,或可保全百姓。」
将校闻言,无人反对。厢军本是乌合之众,已然丧胆,纷纷点头附和。
翌日,陈思恭遣使持印向舟山军请降。邓荣闻报,微微一笑,传令大军缓缓推进至苏州城下。
陈思恭身披甲胄,亲率文武出城迎接,双手奉上印信,跪于阊门前道:「城中百姓无辜,陈某无力抵御,只能开城归降。望贵军念及黎民百姓之苦,宽恕一城之罪。」
邓荣从战马上俯视着陈思恭,冷然道:「既知百姓无辜,为何迟迟不降,偏要负隅顽抗?」
陈思恭低头叹息:「军人本分,不得不战。今日投降,只愿百姓免于战火之苦。」
邓荣摆手示意陈思恭起身,朗声道:「明教自立东南,非为杀戮,乃为救济天下贫苦。既尔等愿降,我军自当开恩。即刻命人入城安民,不得扰害。」
舟山军随即入驻苏州,秩序井然,不取一物,反而分发粮食赈济灾民。苏州百姓见状,顿时欢呼,街头巷尾皆道:「舟山军仁义之师,不似官军残暴,真乃救民之军!」
苏州易主,舟山军在东南江南地带的控制力进一步巩固。明教日月圣火旗帜高悬于城头,宣示着这片土地从此脱离宋廷,步入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