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第六〇七章 金陵待主(1/2)
金陵城头,明教日月军旗猎猎作响,陆行儿一身戎装,立于城下,高声说道:「金陵城中父老乡亲听好了!金贼已北撤,江南局势大定,邻近太平府、宣州、润州、广德皆已为我军所有,汝等何必再为苟延残喘的宋廷苦守孤城?开门归顺,百姓可保无虞,城池亦不致遭兵灾!」
城墙之上,李清照身着素色衣衫,神色平静,朗声回应:「陆长老之意,吾已明白。只是我李氏虽为女子,却岂能弃夫君与朝廷于不顾?此乃忠义之本,容不得动摇。」
陆行儿耐心说道:「夫人错矣!赵知府已弃城而逃,金陵城中百姓生死俱在夫人一念之间。如今江南已归明教,宋廷自身难保,何苦再枉送性命?」
李清照闻言,沉吟片刻后说道:「吾敬方教主之志,与她私交亦深。若她能亲至城下,我李清照愿倒履相迎。然则,若方教主果已不在人世,我岂能将此孤城轻易托付一群寇贼?」
陆行儿退兵,金陵城内却已人心浮动。赵明诚逃跑的消息早已传开,城中士绅无不私下议论,多数对李清照孤身主事表示敬佩,却对她坚守宋朝心生疑虑。
「夫人苦撑此城,终究不过为赵知府尽忠,何其不智!」有百姓议论道。
「我等安居乐业,靠的可是宋廷?若非明教出手,只怕早成金兵铁蹄之下的尸骸。」
李清照听闻城中风声,不免心生忧虑,深夜独酌,想到方梦华曾言「为天下人谋福祉,必先斩旧道弊病」,不禁低声自语道:「梦华啊梦华,我虽信你,却能信这江湖草莽能久怀大义乎?」
陆行儿返回营中,将城上所闻告知诸将。邓荣冷笑道:「知府已逃,金陵虚弱,攻城易如反掌,何必费此周章?」
缪威却摇头道:「金陵虽弱,但李清照在天下士绅百姓中颇有声望,若此时强攻,难免损及民心。况且教主素来教诲,入城须稳民意、安百姓,此为明教之纲纪。」
邓荣眉头微皱:「然则城池固守,旷日持久,岂不耽误战机?」
陆行儿摆手说道:「金陵城就在此处,又跑不了。只待教主凯旋,李清照自会开城迎降,此事毋须强求。」
蒋居正摇头道:「夫人提到教主,不无试探之意。此时攻城,若失民心,则不利于教主将来布局江南。」
陆行儿点头道:「金陵不过孤城耳,跑不了。待扬州战事结束,教主归来,便是天下归心之时。」
金陵城内,李清照端坐府衙厅中,手握毛笔,对着桌上的一封信纸久久未落笔。她叹息一声,自语道:「方妹妹,妳到底还在不在?若明教仍是旧日方腊模样,我纵降也不过是另换一姓罢了。但若真如妳所言,能革故鼎新,救万民于水火,又何妨一试?」
她思绪万千,却始终不肯妥协。虽然对丈夫赵明诚的逃亡感到失望,但她心中仍存一丝对宋朝的忠诚,也怀疑明教是否真能如方梦华所愿,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尽管李清照知道,哪怕她在宋朝士林中「易安居士」的名声多么响亮终究还只能是深居后院的赵夫人,去庙堂之上一展抱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方梦华的治下必定是可以。
陆行儿下令暂缓攻城,只派小股兵马日夜监视城池。他知金陵四面无援,兵马空虚,强攻只会徒增损耗,而以明教如今的势力,不攻自破只是时间问题。
金陵城外,明教军帐整齐,旌旗遍地。城头之上,李清照隔着城墙远眺,心绪难平。
夜深人静之时,她独坐窗前,轻声吟道: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世人皆苦,我亦何能独善其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