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第六四〇章 江南新秩序(1/2)
永乐九年六月的江南,已是绿意盎然。丹阳、金坛、长兴,沿途所见却尽是焦土与废墟,满目疮痍,触目惊心。兀朮撤退前的烧杀淫掠,将这片富庶之地变成了人间炼狱。岳飞勒马驻足,久久不语,拳头悄然握紧。
但在断壁残垣之间,又出现了另一番景象。
一队队身穿青白布衣的百姓肩挑手搬,正有条不紊地重建家园;穿着明教劲装的武士维持秩序,并未像寻常乱军那般侵扰乡民;数十名帐房先生坐在临时搭建的棚屋里,登记流民姓名、籍贯,并发放粮食与工具;更远处,简陋的粥棚炊烟袅袅,饥民手持木碗依序领取米粥与干粮,没有哄抢、没有混乱,井然有序。
这一幕,与岳飞在驻扎开德府、兴仁府时见到的难民潮截然不同。
他忍不住看向方梦华,语气复杂:「若非亲眼所见,岳某绝不相信,这等有条不紊的安置,竟出自一支乱世崛起的义军。」
方梦华骑在马上,望着远方,语气平静:「这不是义军,这是一个国家。」
岳飞心头微震。
方梦华没有回头,继续道:「本座不会让这里变成江陵,也不会让它成为第二个北方。我明教所过之地,哪怕是焦土,也会重建起来,哪怕是流民,也能重新站稳脚跟。」她微微一笑,「如果说江陵的南宋是一个行在政权,那么明教就是江南真正的新秩序。」
岳飞沉默,心中波涛起伏。
他明白方梦华的意思——她早就不只是想造反了,她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统治秩序,一个与大宋和前前前前朝都不同的国度。
「如果师妹成了武则天……」
岳飞忽然不敢想下去。
当他们抵达常州湖州交界时,舟山来的船队已在润州北固山码头卸下大批物资,一封密信也送到了方梦华手中。
她展开信笺,迅速浏览,嘴角露出一丝淡笑:「包完办事果然稳妥。」
岳飞瞥了她一眼:「何事?」
方梦华收起书信,淡淡道:「舟山的整套行政机构已经按照预案迁往润州,等到时机成熟,便可入主金陵。」
「妳当真打算在金陵改元建号?」岳飞声音低沉。
「为什么不?」方梦华直视着他,「你看一路走来,金兵毁灭的江南百姓,还能指望赵宋救他们吗?能给他们家园、粮食、秩序的,只有大明。」
岳飞心神剧震,张宪和徐庆也皆是脸色微变。
他们终于意识到,方梦华不只是要建立明教政权,她的目标远比他们想象得更加宏伟——她要在金陵建国,取代风雨飘摇的大宋,成为天下共主!
红日西沉,江水翻涌,一场新的时代变局,已然到来。岳飞翻身下马,望向前方的废墟与重建的工地,沉默良久。
这里原本是繁华的江南水乡,然而在金兵南下后,金坛县遭遇了一场浩劫。昔日的市集被焚毁,乡村被屠戮,尸骨曾经遍布街巷。可现在,他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成群结队的百姓忙碌地搬运木材、夯筑土墙,简陋的工棚已经搭起,新的屋舍正在兴建,甚至能看到一座临时粮仓正加紧完工。
最令他震撼的是,这一切竟然井然有序,没有一丝混乱。
明教舟山军和北路军的士卒穿梭在工地间,他们不只是维持秩序,更是亲手参与建设。铁甲之下,他们与平民一同搬运木梁、筑堤引水,不见一点军人作威作福的样子。扬州难民的脸上虽然带着苦难过后的疲惫,却也透出希望的神色。
岳飞回头,看向身旁的方梦华:「妳真的是因为官家在扬州那道旨意临时起意反宋?」
方梦华轻笑:「怎么,师兄不信?」
岳飞摇了摇头,神色复杂:「若这只是仓促起事,怎会有如此严密的组织,如此迅速的重建?」
方梦华并不正面回答,而是随手指向远方:「你看那边。」
岳飞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湖边设立了一座巨大的工棚,里面排列着一排排编织竹篾的妇人和孩童。他们手中忙碌着,编织出一种细密的席子,旁边的工匠正用泥浆加固它们。
岳飞皱眉:「那是什么?」
方梦华淡淡道:「船坞。」
岳飞心中一震。
方梦华继续道:「这些百姓原本家破人亡,甚至流离失所。但他们只需要半日时间登记,明教就会提供食物、安置住所,让他们在工地或作坊中工作,换取粮食,若愿意投军的青壮,则会被编入重建军中,保护乡里。」
她微微一笑:「他们知道,在这里,活下去并不难。」
岳飞看着那些重新点燃希望的百姓,心中五味杂陈。
大宋呢?
他想起去年完颜宗翰突袭邓州行在,洛阳南阳襄阳当阳一路南下的难民潮,想起朝廷的拖沓无能,想起士绅大族对流民的驱赶,想起逃亡途中的妇孺在寒风中啼哭。
而这里,短短时间内,就已经恢复了秩序。
岳飞缓缓开口:「如此动员力,如此组织度……」
方梦华笑而不语,策马向前。
岳飞沉思片刻,终究还是叹了口气,拨马跟上。
至少,在金虏未灭之前,方师妹是不可或缺的助力。只靠江陵朝廷自身力量能北伐收复中原河朔迎回二圣,他也只是口头上喊一喊连自己都不信。
次日清晨的湖州城,薄雾未散,晨钟隐隐传来,城门外的大广场上却已是人声鼎沸。
广场中央,一座临时搭建的木台之上,几名衣着整齐的书生正在轮番登台演讲,或慷慨激昂,或引经据典,台下围满了各色人等——有身穿青衫的秀才、身着布衣的商贩、甚至还有一些头缠麻巾的匠人和农户,他们或聆听、或低声议论,有时还爆发出掌声或哄笑。
岳飞勒马驻足,皱眉看着眼前这一幕,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
方梦华骑在他身侧,随口答道:「湖州市的第一届市议员和市长推举。」
岳飞更加困惑:「什么推举?」
「就是选出管理湖州的人。」方梦华笑了笑,指向台上的书生们,「这六县的读书人都能报名参选,他们要在这里发表政见,争取大家支持。每个区县选出两名代表,加上两个晋位总共十四人,这十四人会再推举一人为市长,也就是过去的知府,同时再推举一人去金陵的国会,代表湖州发言。」
岳飞听得愣住:「师妹是说……知府不是朝廷任命,而是百姓自己挑?」
「当然。」方梦华轻描淡写地说道,「这就是大明的新秩序,湖州归湖州百姓管,不是金陵派一个青天大老爷过来指手画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