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义乌宗祠(1/2)
临安事毕,一行人顺浙水而上,沿岸风光旖旎,春日新绿映照在江面上,水波荡漾如碎金。舟船行过桐庐后,水势渐趋平缓,这里已入睦州地界。
然而,与润州一带仍在废墟上重建的萧瑟景象不同,这里却是一片热闹非凡的庆典场面。
岸边的村镇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长街上有信徒列队敲锣打鼓,焚香拜祭,口中高诵摩尼赞词:「太一生光,光复吾土!」
这些人衣着朴素,却眼含热泪,满是激动与振奋。他们并不是在迎接方梦华,而是在庆祝睦州重新回到明教信徒的手中。
对这些百姓而言,他们恨的不是金兵,而是曾经屠灭他们家园、逼他们「改魔归正」的宋廷。
岳飞站在船头,望着这番景象,心中五味杂陈。
七八年前,这片土地曾是方腊起义的核心,如今满目生机,可当年的屠杀痕迹依旧可见——一些村庄的格局仍未恢复,许多土地荒芜后才刚被重新开垦,连人丁也显得稀少。
曾经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或死于屠城,或被俘虏为奴为妓,或流亡异乡。如今能在此重新站起来的,几乎都是摩尼教的坚定信徒。
岳飞轻轻叹了口气。他当年未曾亲身经历这场战争,但他知道,宋军在剿灭方腊军后的报复性屠杀有多么残酷。
当时的他尚在汤阴山中拜师学艺,可如今亲眼见到这些百姓的反应,他才真正体会到:在这里,宋廷已经不是「大宋」,而只是过去的「征服者」。
这片土地的人们,真正视为「父母官」的,是明教的治民者,而不是曾经驻扎于此的宋朝官员。
在金华城外,一支迎接队伍早已等候多时。
为首的是睦州的摩尼祭司与地方首领,他们穿着洁白的法袍,手持银质的日月灯,当方梦华下船时,他们齐声跪拜,高呼:「太一生光,圣姑驾临!」
方梦华站定,目光从人群中扫过。
这些人是真心信仰摩尼教的,并非因为她个人的魅力而效忠,而是因为她是明教的「圣姑」,是明尊在此世的引路人。
她知道,这些信徒已经与宋廷不可能再有任何妥协。七八年前,宋廷告诉他们「圣公是妖邪,圣公是叛贼」,但如今,真正让他们恢复家园、赐予他们土地的却是明教。
「起来吧。」她的声音清越,带着与以往不同的威严,「这里已经光复,未来不会再有灾祸。」
信徒们纷纷起身,眼神仍然满是崇敬。
方梦华知道,睦州地区的民心已经牢牢地握在明教手中,这里不仅是「光复」,更是一个彻底的「新生」。
岳飞站在一旁,目睹这一幕,心中泛起难以言说的情绪。
他曾经以「靖康遗民」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的使命是收复河山,可眼前这些百姓,却并不觉得自己是「宋人」,反而更愿意拥护明教。
他不禁开始思考:如果大宋失去的土地,人民已经不再认同大宋,那么这样的「收复」究竟还有何意义?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似乎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产生了某种错位。
而方梦华则微微侧目,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思考,却并未点破。
她知道,岳飞仍是忠于宋廷的将领,现在的他还无法接受「宋朝已经失去民心」的事实,但未来的局势会让他慢慢明白——这场「光复」,或许比靖康之变更具深远的意义。
队伍入义乌境时,已是暮夏时节。连绵的青山在云雾中隐约起伏,田野间的桑树新叶葱郁,稻田里的稻穗随风轻摆,仿佛这片土地从未经历过战火蹂躏,仍旧维持着浙中一带的温润祥和。
义乌宗氏的祖宅位于县城西北的丘陵之间,宅院并不奢华,却沉稳大气。宗家老小早已在门前等候,族中长者宗峄拄着龙头拐杖,带着宗泽的孙辈们肃然站立。
当宗泽的灵柩缓缓入门,宗家众人尽皆跪倒,泣不成声。
宗峄扶着拐杖颤声道:「三哥,你回来了……」
十岁的宗嗣益虽年幼,却已经知道祖父为国鞠躬尽瘁的壮烈,忍着眼泪跪拜道:「孙儿迎祖父归家!」
方梦华与岳飞上前施礼,岳飞低声道:「宗老,小将护送宗公灵柩回乡,未敢有失。」
宗峄深深一叹,摇头道:「若三哥仍在,必会亲手再送你一程……可惜,他这条命,早已尽付江山了。」
他一拂袖,悲声高呼:「迎吾家忠简公,入宗祠!」
鼓声缓缓响起,宗泽的灵柩在族人簇拥下,进入宗氏祠堂。
宗氏祠堂内,供桌上陈列着宗泽的生前衣冠,他当年披坚执锐的铠甲,如今被整齐地摆在香案前,旁边是他用过的笔砚与兵书。
赵构朝廷已经追谥宗泽为「忠简」,特旨送来一方「忠简公」匾额,如今高悬于祠堂中央,熠熠生辉。
族人们整齐肃立,所有人都着素服,孩童们站在最前,目光中带着敬仰与悲痛。
祭典开始,长老宗峄亲自上前,将一杯浊酒缓缓洒在宗泽的牌位前,声音颤抖而坚定:「三哥,宗家无愧于你,大宋无愧于你,天地无愧于你!」
族人们齐声呼道:「忠简公千古!」
方梦华站在一旁,静静望着这一幕。
这个老人曾经是北方宋军最后的脊梁,在金军南下、开封无主之时,他一力苦撑大局,直至油尽灯枯。
然而,朝廷负了他。
即便赵构后来追谥忠简,然而若当初他真的愿意听从宗泽「三呼渡河」的遗言,南宋的江山或许不会沦落到今日这般境地。
想到这里,方梦华微微侧目,看了看岳飞。
岳飞神情肃穆,双拳紧握。
他心中或许比任何人都清楚宗泽的壮志未酬,那份「渡河靖难」的遗志,如今已经落在他的肩上。
当宗家后人逐一叩拜时,岳飞终于迈步上前,深深一拜,低声道:「宗公在上,岳飞未敢忘志。」
这一刻,整个宗祠内一片沉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