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芳明1128 > 第672章 第六七〇章 岳飞南征

第672章 第六七〇章 岳飞南征(1/2)

目录

江陵行在,烛火微摇,朱胜非站于御案前,眉头深锁。

「陛下,如今吉州、虔州盗贼蜂起,各地刁民四处造反。福建吕师囊之魔教大军在侧虎视眈眈,势力日盛,朝廷在江南的统治岌岌可危。」

他顿了顿,低声补充道:「隆佑太后本不该涉险,原是去洪州烧香礼佛,却不想竟被金军驱逐南逃,最后落入虔州,如今又因失政引发大乱。若不设法营救,天下将讥陛下不孝。」

赵构揉了揉额角,眉宇间尽是烦忧。孟太后虽非亲生母,但终究是哲宗皇后,自己即位时也曾倚仗她的名义稳定朝局,若置之不理,士林、宗室与天下百姓皆难交代。

「秦卿以为如何?」赵构抬眸望向秦桧。

秦桧略一沉吟,拱手道:「隆佑太后既困于虔州,救援自然是当务之急。然眼下江南纷乱,虔州路远,遣大军深入恐怕牵动更多势力,不可不慎。」

朱胜非皱眉反驳:「虔州之乱已然成势,陛下若不速决,恐怕魔教与那些刁民联手,届时不只是救太后的问题,连整个江南西路都要沦陷!」

赵构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那便派人去探明虔州局势,再定夺。」

朱胜非立刻奏道:「臣请先遣一支精兵,由湖北京西一带抽调精锐,趁乱南下,直入虔州,务必确保隆佑太后安全。」

赵构坐于龙案后,面色阴晴不定,细细思量着该派何人营救隆佑太后。

秦桧步出班列,毫不犹豫地拱手进言:「陛下,臣以为,此番营救太后,非岳家军莫属。」

此言一出,朝中诸臣或默然不语,或低声议论,朱胜非更是皱起眉头,不解问道:「秦少保,岳家军刚刚在荆北击败金兵,正当趁势收复襄郢,何以舍近求远,遣之江西?」

秦桧微微一笑,沉声道:「岳家军固然战功卓著,然陛下可曾思忖,这支军队刚刚曾降金复叛,虽如今忠于朝廷,但一支曾开过以下犯上先例的兵马,陛下可敢放心?」

赵构眼神微动,未言语,示意秦桧继续说下去。

秦桧微微颔首,接着道:「岳飞个人忠勇无双,这点无可置疑,然而其部下骄兵悍将已成气候,长此以往,朝廷如何掌控?臣以为,当趁此良机,遣岳家军远征江西,使其历经险阻,既能借魔教强敌之手损其锋锐,又可分化其旧部。战后陛下再行封赏,便可趁机掺入良家子军士,方能真正掌握岳家军。」

言罢,殿内一片寂然。赵构手指轻敲御案,似在思索。朱胜非神色不悦,正欲开口,却见赵构缓缓点头,道:「秦相所言不无道理。岳家军屡战屡胜,固然可嘉,然若长久骄横,未必是国之幸事。此番营救太后,朕意已决——」

他抬眸扫视群臣,沉声道:「命岳飞率军南下,护送太后回銮!」

次日晨雾未散,岳家军营帐内却已是烛火通明。岳飞手握御旨,眉头微锁,沉吟不语。帐中诸将静候发令,却见主帅迟迟未语,皆有些疑惑。

「赐封鄂州观察使,御赐金甲锦袍金带。」

这封赏并未让岳飞感到欣喜,反而更添几分压力。他并不在意官职俸禄,真正令他警惕的,是紧接着的军令——

「隆佑太后驻虔州,贼起四方,困惊凤驾,今命卿即刻南征,平定赣南诸贼,以安社稷。」

岳飞立于帐中,双眉紧锁,手中紧握着刚刚拆封的御旨与金牌,指节微微泛白。金牌上那几个冷冰冰的大字——「屠虔城,以报太后」,刺得他双目生疼,彷佛又让他回到了数年前镇压河东绿林会时的场景。当初赵佶一道旨意,要求他「龆龀不留」,而如今,历史又一次残忍地轮回了吗?

如今来看,这场所谓的「变乱」只怕与官军的暴行脱不了干系。至于隆佑太后孟氏……她南下烧香,却被金兵驱逐至虔州,然后又与地方百姓起冲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心中暗忖:江西形势到底如何?这一路过去,究竟是迎敌作战,还是要镇压义军?若真如圣旨所说,那些起事者只是刁民盗贼,那么靖难剿匪自然是军人的职责。然而这么多年来,他早已明白,所谓「刁民之乱」,其中十之七八皆是因朝廷苛政、军纪败坏、官逼民反所致。况且虔州明教早在数年前便已声势浩大,怎会在此刻无缘无故举旗?若是天灾人祸、贪官酷吏所致,那又该如何处置?

岳飞放下御旨,目光扫过众将,沉声道:「诸位,军令已至,朝廷命我等南征江西,平定贼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