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第七〇二章 检阅入城(1/2)
金陵城东,建康门依旧敞开,金陵百姓如往常一般进出,唯有城楼之上,明黄的宋旗正随风飘扬,这将是它在此飘扬的最后一天。
方梦华策马而来,身后二万五千明军精锐静静伫立,没有欢呼,没有大张旗鼓的仪式,甚至没有刻意展现武力。这座城,她早在几个月前便已拥有,今日不过是履行约定,正式接管而已。
城楼之上,李清照早已等候多时,身着一袭素色长衫,微风轻拂她鬓边的青丝,神色平静,彷佛城中百姓的议论纷纷与她无关。
方梦华翻身下马,登上城楼,与她并肩而立。
「易安姐,别来无恙。」
「梦华妹妹,这几个月来,城中百姓多蒙妳照拂,这一声‘姐’,倒也受之无愧。」李清照轻笑,语气带着几分真心的感激。
方梦华微微一笑,目光落在降下的宋旗上,语气随意地问:「如今城池既已交割,易安姐可要回江陵去寻赵明诚?若妳要走,我可派水师送妳过江。」
李清照闻言,嘴角浮现一抹冷笑,轻轻摇头:「赵明诚?他早在金兵过江时便缒城逃走,之后明军占了江南外围,他便再也不敢回来。这样的男人,还寻他做甚?」
她转头看向方梦华,眼底是一片清明,语气却带着些许自嘲:「当年我嫁他,岂料到了后来,因为没给他诞下一儿半女,他视我如敝履,只想借我的诗名博取功名。他得了便宜却反而怪罪自家内子太过知名而衬托得自己平庸从而夫纲不振?」
方梦华沉默,这样的故事她见过太多。在宋朝,才女的才华若不能附庸于夫家,便毫无价值,甚至还会成为负累。
「我早该明白,‘易安居士’的超然地位,不过是宋朝士大夫虚伪的风雅点缀。在大宋,女子的才能再高,终究只能做某某夫人,写几首闺怨词,却永远无法在朝堂上立足。」李清照的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几分恨意。
她目光灼灼地看着方梦华,轻声道:「可是在这里,在明国,这些束缚都不复存在,对吗?」
「……对。」方梦华心中微动,点了点头。
李清照深吸一口气,嘴角勾起一抹笑:「那么,我不走了。」
方梦华挑眉,带着几分试探:「妳要留下来?」
「姐本就无处可去,」李清照目光透过城楼俯瞰金陵,「济南是回不去的,去江陵,我也不愿再做那位赵夫人。既然如此,何不在这里试试?」
她微微一笑,语气轻快:「梦华妹妹,妳都能创下这泼天的事业,我为何不能出山一展抱负?难道妳以为,我的才华只配写词赋诗?」
方梦华朗声笑了:「那自然不是。但姐姐想做什么?」
「妳这几个月在江南做的事,我都看在眼里。」李清照缓缓说道,「这些都是世所罕见的大举措,放在大宋,不知多少士大夫要骂妳颠覆纲常。但我不在乎那些,我只知道——这是一场真正的变革。」
她目光灼灼:「妳需要读书人,对吗?」
「自然。」
「那就好。」李清照嘴角微微上扬,「这几个月来,虽然有些守旧派对妳怨声载道,可也有不少江南士人开始动摇,他们在观望,观望妳的新政到底能不能成。而妳若要真正建立明国,这些人妳总要收服。」
「怎么?姐要来助我?」
「嗯。」李清照点头,语气坚定,「我要帮妳,把江南的读书人收过来。」
这句话,让方梦华微微一怔。
她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江南的士人阶层是极为强大的势力,若要真正统治江南,终究不能只靠军队与武力,他们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舆论风向与社会稳定。
她本打算扶持新兴知识阶层,让士人渐渐接受新政,但她自己毕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若要服众,还需要一位真正能与江南士林对话的人。
而李清照是李格非之女,岐国公王珪的外孙女,出身士族,才名斐然,若她愿意站出来,影响力将远超寻常人。
方梦华笑了:「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李清照也笑:「那就这么说定了。」
她伸出手,方梦华毫不犹豫地握住。
此刻,金陵城的宋旗已然降下,而在这座城楼之上,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悄然展开。
巍峨的城门之下,二万五千明军精锐列阵待命,二十五行列方阵一字排开,旌旗猎猎,军容严整。城楼之上,方梦华立于高处,身旁是李清照,身后是她的幕僚与亲卫。
秋日的阳光洒在金陵的城墙上,映得那面即将降下的宋旗愈发黯淡,而在城门外,另一面崭新的旗帜即将升起。
陆行儿打马而来,在城门前勒马而下,朗声拜道:「入城官兵准备就绪,请首长检阅!」
方梦华俯视城下,目光扫过这些与她并肩作战的将士。
她们曾经是江南绿林,是方腊旧部,是海上舟师,是各方流民所聚,是从破败中重建的军队,而今日,他们已经成为新国家的柱石,正堂堂正正地进入江南首战之都——百万人口金陵。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朗:「将士们,大家辛苦了!」
「不辛苦,大明万载!」
声如雷震,响彻云霄。
「砰——砰——砰——」
礼炮声响起,响彻城下,浓浓的硝烟味弥漫空气,这不再是战争的烽火,而是属于胜利的号角。
护旗队举着大明的军旗踏步而出,领军进城。
「踏!踏!踏!」
整齐的步伐声震动街巷,明军将士持枪、挎刀、背弓,依序列队,军纪严明,没有半点过去那些绿林军的散漫与江湖习气。他们不再是群盗,而是一支真正的铁军。
「日月军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金陵百姓站满了两旁街道,他们本以为这是一场传统的「改朝换代」,然而当他们看到这支军队时,却发现这与以往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不相同——
这些士兵没有哄抢,没有趁乱劫掠,他们甚至没有在街上随意高声喧哗,而是以坚定而自律的步伐踏入这座城池。他们的铳口矛头没有对准百姓,而是整齐地朝天,彷佛是在向这座城庄重宣告:我们来,不是为了掠夺,而是为了建立新的秩序。
近卫一营,近卫二营,近卫三营,百花一营,百花四营,弓骑营,回春营,军法营,少年神机营,谛听营……
一支支军队依序进城,每支部队各有其特色,步兵沉稳如山,弓骑轻捷如风,少年神机营身披火铳,队列中甚至能看到一些年轻的士官,目光明亮而坚定,象征着新世代的崛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