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芳明1128 > 第733章 曲端之死

第733章 曲端之死(1/2)

目录

建炎二年腊月,阆州夜色沉沉,宣抚使衙门的灯火在夜风中摇曳,映照着张浚微微蹙起的眉头。他端坐于堂上,案前文书堆积如山,却久久不曾落笔。自富平惨败以来,川陕形势江河日下,陕北五路尽失,关中震动,连带着成都、阆州等地都人心惶惶。蜀中士民接连上书,皆为曲端鸣冤,甚至有人直言「曲端不死,陕西未亡」,言下之意,仍将复土的希望寄托于他。

可张浚心中清楚,局势已不同往日。

「张公,曲端此人,绝不可再用。」王庶站在堂前,语气斩钉截铁,「当初富平之战,宣抚使与曲端有军令之约,若败,曲端自应负责。今战事溃败,若再任用曲端,宣抚公以何面目自处?而且,若让他得势,他敢杀敌,也必敢杀公!」

张浚敛眉不语,眼神在烛火中闪动。

王庶见他未表态,又进言道:「曲端为凤翔团练使时,便欲杀我夺军,幸而谢亮坚拒,否则王庶岂能站在此处?端之反心,昭然若揭,若不早图之,后患无穷。」

另一旁,吴玠目光冷峻,缓缓摊开右手,只见掌心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曲端谋反。

「张公,」吴玠声音低沉,「曲端在蜀中威望甚高,若宣抚再容他起复,恐怕他不是助公,而是要夺公之位。」

一句话,让堂内气氛陡然凝重。

张浚缓缓闭上双目,指尖在案上轻敲,良久,睁开眼,目光已然冰冷。

「你们以为,该如何处置?」

王庶冷笑:「富平一战,陕右兵败,曲端有不可推卸之责。如今蜀人上书为其鸣冤,说明他心怀异志,若不杀之,恐生大变。」

「是啊,」吴玠亦道,「若欲稳住川陕局势,必须有人为富平之败负责。如今国朝危局,曲端要么为罪人,要么成大患,宣抚公当早做决断。」

张浚沉默许久,最后缓缓点头:「即如此,便以军法处置。」

王庶和吴玠对视一眼,心中微松,齐声道:「张公英明。」

张浚紧盯着王庶,手中执笔微微颤动。富平战败,陕右尽失,川陕防线岌岌可危。朝廷震怒,责问声不断。而今蜀地士民纷纷为曲端鸣冤,连成都、阆州的官员也有人私下议论他是否应再起复……这一切让张浚心烦意乱。

谢亮归朝后,虽曾奏报曲端的旧事,但并无确凿叛迹。张浚原本尚存犹豫,直至王庶再度进言:「张公,曲端曾作诗题于壁间,其中有两句——‘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

王庶眼神微冷,声音低沉:「这分明是在讥讽圣上偏安江南,不思恢复中原,此乃指斥乘舆之罪!大宋开国以来,凡有此等言行者,皆难逃大祸。」

张浚闻言,脸色骤变,重重一拍案几,厉声道:「真有此诗?」

王庶笃定点头:「昔年他题于凤翔驿馆,知者甚众。」

张浚沉思片刻,心中已有决断。他深知,杀曲端,既可平蜀地舆论,又能向朝廷交代,将战败的罪责推至一人身上,以保全自身。

然而,他还需要一个「公正」裁决此案之人。

「此案谁可审理?」张浚缓缓问道。

王庶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冷意,道:「康随。」

「康随?」张浚微微皱眉。

王庶点头:「此人曾因小事忤逆曲端,被当众鞭笞,羞辱难当。他对曲端恨之入骨,若让他来审,定能有利于定案。」

张浚目光微闪,沉默片刻,随即冷然一笑:「此计甚妙。」

当夜,一道军令迅速传出——曲端即刻押解恭州狱,由康随提点夔州路刑狱,亲审此案!

深夜,府中烛火明灭。曲端端坐厅中,面色沉凝,听着外头急促的脚步声。忽然,大门被人推开,数十名兵士持刀入内,宣抚司军判持诏高声道:「曲端受诏,因涉叛逆之案,奉宣抚使军令,即刻押往恭州狱,听候定夺!」

曲端闻言,身子一震,脸色瞬间惨白。

他强压下心头的怒火,沉声问道:「此案由谁审理?」

军判面无表情,冷冷道:「夔州路刑狱提点,康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