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芳明1128 > 第774章 蜀宋构想

第774章 蜀宋构想(1/2)

目录

江陵,宫城深处。

散朝之后,赵构并未即刻休息,而是遣退左右,独召秦桧入内详谈。灯火微晃,映照着御案上的山川舆图,江淮、荆湖、巴蜀皆清晰可见。

赵构缓缓开口:「秦卿,方才朝议之事,朕深感忧虑。金人得寸进尺,若不以谋应之,我朝迟早受制于人。朕一直在思索,若要真正立于不败之地,或许该考虑迁都蜀中。」

秦桧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地图上,道:「陛下圣虑深远。实则金人之所以敢提如此苛刻之议,正因他们自当阳直逼江陵,已可直接威胁陛下安危。若陛下不在江陵,则纵然金军南下,也不过困守荆湖乱贼环伺,难有大用。」

赵构抚案沉思:「确实如此。朕自靖康之难南渡至今,始终受金虏威胁,若能避其锋芒,徐图长远,未必不能守住江山。」

秦桧拱手,沉声道:「陛下明鉴。从金人所提‘册封江南国主’一事来看,他们并无彻底吞并南地之意,反而只欲我朝俯首称臣。然而,这也恰恰证明了一点——金人志在北地,南方山河广阔,民风复杂,水网纵横,难以久守。他们若能灭了伪明,江浙膏腴之地,终究还是要回归大宋。」

赵构听罢,脸上隐隐露出一丝喜色:「此话当真?」

秦桧点头:「微臣以为,金人若有能力坐稳中原,又何必多费心力南下?何况南地民情异于北地,方梦华的明国虽为新立,但其政策施行之迅捷,已非寻常割据可比。金人纵然攻取江南,也难以有效统治。故此,陛下只需退守蜀中,在汉中、荆北各留一支精锐军团扼守咽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金军南下所耗甚巨,山地战斗力亦大为削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一口气打进来。如此,我朝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赵构目光炯炯,沉吟道:「若如此,则金人也无法再用亡国之威相逼,届时议和之时,他们也不得不作出让步。」

秦桧微微一笑,继续道:「正是如此。一旦陛下退居蜀中,我朝便可坐观金虏、明国、楚寇三方互斗,以待天下有变。待其相互消耗,我朝再择机出击,重夺江南。」

赵构捻须而笑:「此策颇有当年隆中对之风,卿果真是朕之孔明!」

秦桧听闻赵构此言,拱手谦逊道:「陛下谬赞。然则,臣还有一策,事关蜀地安危,尤需陛下慎重。」

赵构目光一凝:「卿且道来。」

秦桧正色道:「此番钟相之乱,使荆南士绅几乎尽灭,而此前江东流民涌入荆湖,更因明国政策宽仁,使荆南百姓对我朝统治愈加离心。长此以往,荆湖之地难以稳固。而今我朝决定退守蜀中,则必然要确保巴蜀之地不受蛊惑。故臣以为,蜀中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出入,不得轻易放任流民迁入,亦不得使明国之言论风气蔓延入蜀,以免影响根基。」

赵构神色凝重,缓缓点头:「秦卿所虑甚是。蜀中乃我朝最后屏障,若连此地都为明国所惑,则我大宋基业危矣。」

秦桧低声道:「故此,陛下当即刻令沿江设关,严查流民动向,并严禁明国书籍、文牍流入蜀地。同时,密令各地官吏加强控制,以免明国思想渗透。如此,才能确保蜀地长治久安。」

赵构起身,望向窗外夜色,沉声道:「秦卿之策,朕已深思熟虑。即刻起,着令户部、兵部筹备迁都事宜,同时严令蜀中各州府戒备,确保不受蛊惑。」

秦桧拱手:「陛下英明。」

夜已深沉,赵构依然未曾歇息。他负手踱步于殿中,眉头微蹙,思绪纷乱。烛火映照着御案上的舆图,陕甘、荆湖、巴蜀尽在眼前,而每一个疆域背后,都隐藏着潜在的危机。

他缓缓转身,看向对面的秦桧:「秦卿,朕与卿先前所论,至今仍不得释怀。你我皆知,大宋今日困境,不独在于外患,更在于内忧。」

秦桧微微一笑,低声道:「陛下圣明。金虏虽强,但究其根本,南侵之心未必如表面上那般坚定。他们志在中原,南方对他们而言,终究是难以长久统治之地。而真正威胁陛下江山的,却并非金人,而是眼下我朝军中渐生之隐患。」

赵构点头:「正是如此。昔年唐末藩镇跋扈,五代群雄割据,历经数百年战乱,好不容易才由太祖皇考以铁腕降伏,如今在外敌压迫下,却似有死灰复燃之势。此风若长,岂非自毁长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