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盖房子 (二合一)(1/2)
宋家堂屋里。
宋母点上煤油灯,满脸焦急,借着一点儿光亮,勒令宋昭坐在炕边儿,眼神中满是关切,仔仔细细地检查着他胳膊上的伤口。
这一次他们跟金雕纠缠的时间格外漫长。
宋母轻轻卷起紧贴在他后背的衣服,由于衣物被伤口渗出的血黏住了些许,每卷起一点,都担心扯到伤口弄疼儿子,动作愈发轻柔,随着衣服逐渐卷起,一道伤口赫然映入眼帘
宋母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心疼,好在经过一番观察,她发现伤口虽深一些,却完全没碰到骨头,都是些不影响活动的皮外伤,悬着的心落了地,脸上紧绷的神情也缓和了许多。
“下回可别跟这些畜生拼命了,我还等着抱孙子呢。”宋母絮絮叨叨的开始嘱咐,两人坐在炕边聊了半天,紧接着,宋母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儿,拉着他的手,开始跟他交代这几天家里的变化。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脸上带着几分自豪:“自从你改过记分的法子以后,人人都说好,又轻松又赚钱,现在副业队干活儿一点儿都不乱,家家都是满分。”
“山上的大棚,你二叔天天都去瞧,都好着呢。”她微微顿了顿,继续说道:“昨天长明家里办完了事儿,那木材,他跟二宝俩人开着拖拉机给卸下来了,还特意交代,咱家啥时候盖房子,打个电话叫他们就行。”
说到这儿,宋母看向宋昭,眼中满是期待:“小昭,你说啥时候盖房子好呢?”
宋昭没有丝毫犹豫,目光望向院中堆积的木材。
现在农村盖房子,说快也快,只要大伙儿搭把手,就算他们这边得砌厚墙,来帮忙的人数差不多的话,最多半个月也就能完工了。
要是现在开始盖房子,正好能错开队里春耕最忙的日子,还能赶在他们去七星砬子之前完工,到时候还能在新房里住上几天,再晚就赶不上了。
“明儿早上我找我叔去,完事儿咱们拉料开工。”宋昭转过头,认真地对宋母说:“妈,我想的是,咱们这一片的房子就先不扒开,然后在院子里另盖一个。这几间房回头改造一下,给我抓来的这些小动物住,我那些水狗子也不能老占着长明家的地方。”
煤油灯下,宋母将宋昭脱下来的皮衣放在手上翻来覆去的捣腾,踅摸着怎么给补好,顺着他的话,脸上抑制不住的笑容,连忙说道:“我都听你的。”
一想到马上要起新房子了,宋母眼珠一转,眉飞色舞的说道:“回头你去场院里给你姐接回来,让大伙儿都跟着吃点儿好的。”
自从宋强去世后,宋母整日垂头丧气,总觉得抬不起头来,如今日子要好起来了,寻思着自家儿子这么争气,自然是没有收着的道理,打算大操大办一回。
宋昭心里清楚母亲的心思,隔天一大清早便到二叔家说了盖房的事儿,随后马不停蹄地到公社把宋春兰接了回来。
从公社回来的路上,宋昭又特意买足了调料,之后还上山打了七只百十来斤的半大公猪备着,顺路告诉徐长明家里盖房子的事儿。
自打他去年回来心里就惦记翻盖这几间房。
砖料、石料、泥瓦匠,宋钢早就都准备好了。
这会儿盖房的石料一般都是自家人去敲,但宋家人少,索性全在公社买的现成的。
料都不差,宋昭上午给二叔带的信儿,下午宋家门口就来了不少帮忙的小伙子。
宋昭掏出一张自己画的图纸给二叔,宋钢就帮忙操持起来了,他们这边儿一边盖着房子,一边时不时地去公社砖窑拉材料。
不算宋昭用鱼换回来的洋灰,林林总总,这一座房子盖出来,预计得花上一千四百八十多块钱。
不过,现在盖房子的钱对于宋家来说,都不算占家里存款的大头了。宋昭手里还捏着人参没卖出去,家里还有一堆水狗子和大叶子,钱的问题,倒不用操心。
这房子宋家盖的大方,基本上处处都选的现在最好的料子,给来帮忙的屯亲待遇自然也是最好的。
到了这个季节,各家之前准备的菜基本都消耗一空了,宋春兰就琢磨着多准备几个肉菜,好好招待来帮忙的人。
正巧宋昭本身就不太会做盖房这些活计,手又受了伤,更做不了精细的,就只能在旁边打打杂了,索性在大伙儿来帮忙这几天到山上打了不少东西拖下来,让姐姐变着花样的做菜。
于是来宋家帮忙的人越来越多。
有的人家第一天还就派家里男人过来,女人和小孩顶上全家的工分,到后来宋家天天飘着肉味,就把屯里的小孩儿那份儿一块儿包圆了。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不过八天的工夫,一座一明四暗五间大瓦房的格局便已初现雏形。
这几天下来。
不光是盼了小半年的房子建了起来,训金雕的进度也是一日千里。
因为这几天一直需要上山打肉食来招待大伙儿,宋昭带着金雕上山,也没松懈过训练。
打在鹿场熬服了它,回来这几天宋昭每次给小金雕喂肉,都会跟着收获一些忠心值。
忠心值一路缓慢的上涨,到第七天的时候也凑到了八十点,宋昭顺势绑定了它。
到了今天。
这小金雕已经能在宋家的院里满处扑腾了。
宋昭张手把它叫过来,戳了戳身边的徐长明:“你带回家玩几天不?””
“不整了,以后你要打马驼子时候叫上我。”此时徐长明整个人显得有些落寞,冲他摇了摇头,完全没了逗弄金雕的心思。
他一时半会儿还过不去徐大旺没了的这个坎儿,来的这几天都只是踏踏实实的帮忙盖房,以此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他们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另一边,宋母站在院子里,看着家里乌泱乌泱的人头攒动,心中一阵欣慰。
她脸上的笑容压根收不住。
这盖房子是每家每户的大事儿,来的人多了,显得主家人缘好,面子上也有光。
农村里干活儿虽然讲究互帮互助,但也得是有来有往。
放在前二年,小昭还在读书,屯里别个人家的忙她们母子都帮不上。
所以家里的重活儿,不是等宋钢忙完了归来搭把手,就得自己硬顶上去,根本不好意思找别人帮忙。
当时受罪的时候哪里能想到有现在这般光景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