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丰收(2/2)
春耳在供销社的收购价是没有秋耳贵的,一斤也能卖出四块五的天价。
他们采摘木耳的时候是五十斤装成一袋子。
望着眼前堆得整整齐齐的袋子,齐志高从头到尾数下去,一下子没撑住,直接坐在了其中一个袋子上。
“老叔,你累了就先下山休息吧,这儿有我们就够了。”齐春还不知道这些木耳的收购价,看齐志高这幅样子,还以为他是累趴下了,连忙走过去把他扶起来,低声安慰道。
“啥累到了,我一点儿也不累!”齐志高满面红光地站起来,跟打了鸡血一样。
就算小昭说得那个京城来的二道贩子不好使,这些木耳拉到附近几个供销社一卖,光这一个棚的木耳就能值小四万块钱啊。
这些木耳的产出,一个季度就能还清他们之前的贷款,就算接下来山下这两棚木耳颗粒无收,他们还清贷款之后,一户都能分上一百三十多块。
齐志高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反手拽住宋昭,有些患得患失的说道:“小昭,你那认识的人到底靠谱不,别把咱们货拉走了钱带不回来,要不咱们就拉到收购站吧,我这心里老是突突!”
他们这还不算秋季木耳的收成,今年连地都没种呢,一户先保底能入账一百多块,收益远远的超出了齐志高的预计,现在他都有点儿害怕大伙儿拿了钱这一季都没心思种地了。
“你说啥呢,小昭人都叫来了。”宋钢在另一边,瞅着齐志高这幅磨磨唧唧的样子,有些不乐意,大声反驳道。
齐志高手里摸着木耳,尴尬的连笑了几声:“老宋说的对,刚才是我糊涂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这幅被吓到的样子就是当天最丢人的。
没想到,傍晚上,一个穿着一身运动服的白脸儿小胖子被宋昭从火车站接回来,他们几个人在宋家商议木耳的定价时。
刚说完产量,炕边儿上的小胖子差点儿把嘴里的麦乳精全喷出来。
张家和撂下杯子,哭丧着脸:“哥,你之前也没说你们屯子里有这么多木耳啊,不就一亩地吗?”
被他一质问。
连宋昭都有些不好意思,在京城时,他还没想到菌袋这条路,因此跟张家和交代的,都是按一亩地树段能出多少木耳估计的。
当时他手里只有公社给批的那点儿贷款,没处去赊账,那一个树段上的木耳按照现在最大的产量估计,也只能出半斤多,一个大棚还最多放两千个树段,算下来能有一千来斤木耳就顶天儿。
结果被刘教授引荐到农科院后,他可动用的资金翻了几番,一下子把产量也堆了上去。
宋家的堂屋里。
张家和颇为无奈地强调道:“宋昭,不是我诚心要耍赖啊,咱们之前虽然是说好了,但是我手里实在没有这么大本儿啊,现在我带来的钱,连给你付定金都不够。”
“再说了,上万斤的木耳,也不是我一个人咬咬牙就能带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