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称王建制 新盛景现(2/2)
选官方面,苏钧采用的是各取所长的方式,什么样的人才,就去做什么样的事,坚决杜绝外行人领导内行。
官吏不再有明显的区分,统一称为公差,不过,苏钧也明白,短时间内,这种情况很难扭转,因而并不强求大家改变。
爵位以及晋升、处罚等制度,也逐步设立,苏钧还亲自选拔了近两百人才,分散到潇湘各地任职。
督察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苏钧沿用了御史都察等制度,对所有官吏进行监督。
同时,在各地设立监察司,普通百姓也能够秘密投信举报,在保证不会遭受报复的前提下,实现全民监督,当然,前提是都察系统中不能出现腐败分子。
也正因苏钧的这些利民举措和制度,潇湘境内从混乱转为安定,前后仅用了三个月时间。
此时的潇湘百姓,都自称是钧王治下的子民,尤其是那些已经分得田地、获得切实好处的人,更是对苏钧歌功颂德,直言遇到了真天子。
一时间,潇湘大地歌舞升平,一片太平景象,再也看不到官吏欺压百姓的场景,因为这些新的官吏们都清楚都察的存在,一旦做得不对,很可能被百姓举报从而锒铛入狱。
这在数千年以来的神州大地,还是首次出现官怕民的情况,令不少百姓啧啧称奇,真正感受到了被重视的滋味。
此后,确实有一些人专门给朝廷提意见,或是举报地方贪污受贿的官吏。
…
转眼间,又过去了三个月,眼见潇湘大地彻底稳定,一切都已步入正轨,苏钧便打算离开,继续送黄蓉回桃花岛。
不过,苏钧也收到了武廷继续出兵的消息。这一次,武廷从北面、东面、南面分别抽调了三万大军,对整个潇湘形成合围之势。
看样子,由于苏钧的称王,让武廷君臣受到了刺激。他们认为,苏钧称王是绝对不可容忍的情况,更是对他们的挑衅,决不能姑息。
哪怕是抽调防守苍琅人的兵力,也一定要剿灭苏钧这股‘流寇’反贼,收复潇湘。
面对武廷三路大军压境,苏钧起初还有些紧张和担忧,但经过与麾下的文臣武将商议之后,他也放下心来。
虽然此次武廷抽调了将近十万大军来征剿他,可却兵分三路,来自三处不同的兵力。
这些兵又没有统一的指挥,各路将领自然也是各怀心思,看起来是十万大军,实际上只需应对其中一处的三万大军便足矣。
更重要的是,经过苏钧的一番部署,如今的潇湘兵力,已达五万之众,外加一万水师,苏钧麾下的总兵力已超过六万,而且粮草和军饷完全无需担忧。
苏钧这次依旧采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策略,打算放权给蓝制、廉帆、宋杰等将军,让他们自由发挥,不过,总体还是以蓝制作为统帅。
而他的要求仅有一个,那就是坚守住潇湘,不能让武廷官兵突破。
对此,蓝制他们都信心十足,在苏钧面前承诺必定守好‘家’。
他们都明白,这是新潇湘政权面临的立足考验,只要能够坚守住,那么,此后便有充足的发挥空间了,所以,只能胜不能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