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形势恶劣(1/2)
武朝的官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添置或撤除,可能会出现职权相同的官职。
一切取决于强势的天子如何安排,或者弱势的天子如何妥协。
比如,武帝若是失势甚至再次被架空,四大门阀掌控朝廷,就算不能名正言顺收回梁萧的徐州牧和车骑将军,也可以安排个“徐州都督”过去。
至于都督能否夺权,全看双方斗争胜负。
梁萧坐在大堂,提前看了一眼来访者名单之后,神情凝重。
他发现了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与故乡相似。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武帝几乎无人可用。
这里的制度与“九品中正制”颇为相似,却还结合了“举孝廉”,总之一切皆为门阀世家利益服务。
这种制度带来的后果,是衣冠南渡之后的武朝历代武帝难以选用可靠人才,唯有依赖世家门阀才能治国。
一个世家衰落,不妨碍另一个世家崛起掌权。
最强大的世家可以形成门阀,垄断许多要职。
王京作为被武帝刚恢复不久的给事中,五品官,已经是来访者之中官位最高的一个。
所有来访者无论德才如何,都没有机会挤进四品官阶……
而那些不属于四大门阀的朝中重臣,也出自各种在外地有影响力的中小世家,更偏向于支持强势的四大门阀,而非武帝。
“举孝廉”,即选用孝子廉吏,起初是有助于朝廷选拔人才,但随着国家发展,这个制度也给地方势力徇私舞弊、任人唯亲以可乘之机,以至于当朝武帝连哪些孝廉可用都不确定。
因为大部分“孝廉”都是各地世家门阀的人选出来的,最终都会倒向他们。
朝堂的形势远比梁萧想象中的更加恶劣,梁萧彻底明白,为何武帝最初讨好世家,后来突然开窍般重用自己。
不讨好世家大臣,这皇帝是无论如何都坐不稳的。
哪怕武帝已经重新掌控京城部队,也需要世家掌控的户部发放军饷。
梁萧强势崛起,云家击退叛军,秦牧奉诏回京,才给了武帝足够的底气,与门阀对抗。
武帝年近半百,已经比许多皇帝都要长寿了,自然也想趁着自己还健在时解决门阀矛盾,一雪年少时之被门阀大臣羞辱之耻。
王京成为梁萧第一个接见者。
“自本朝迁都以来,四家日渐猖獗,蒙蔽天听,羞辱陛下……”
大堂内,王京毫无保留,痛陈门阀之祸。
这位才刚刚官复原职不久的给事中,其实并不受阉党青睐。
因为此人确实忧国忧民,既看不惯门阀架空皇权,又看不惯王腾等人四处弄权,属于一根筋。
刚直壮烈,能力有限。
这样的人也可能成为日后反对梁萧登基称帝的主力,梁萧当然不打算将他收为己用,但可以留给武帝重用。
门阀士族影响力太强,眼下他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也需要注意别给自己挖坑。
对忠武侯府的其他来访者,他都有相似的打算,大致了解众人之后,推荐一部分给武帝,方便武帝对抗门阀,留一部分与四大门阀有矛盾的人才自用。
仅凭王腾等宦官和秦牧等人,武帝是没有可能抗衡门阀的,至少要撑到徐州军器完备之后。
随着长弓和武君弓等军器大量增产,未来的徐州完全有能力面对天下洪流。
“武君,可曾听说过‘天和教’?”
王京谈到深处,又面露忧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