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 第51章 太子言帝王之相,魏征论废长立幼

第51章 太子言帝王之相,魏征论废长立幼(1/2)

目录

紫宸殿。

李世民正坐在文案内批阅奏章,魏征侍立在一旁。

李世民抬眼看了看他:“爱卿!”

“微臣在!”

“你能不能和朕说说,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微臣愿听陛下高论!”

嗯?

李世民心想这牛鼻子老道现在越来越滑头了,朕把球踢给了他,他却又把球给朕踢了回来。

李世民把手里的奏章放下,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厅堂里来回踱着步子,然后,清了清嗓音:“隋文帝做人有点不太厚道,夺了北周宇文阐的皇位,自己当了皇帝,要知道宇文阐是他的‘外孙’啊。”

魏征手捻须髯:“在历史上,像这种情况有很多,就拿赵王司马伦来说,他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是司马懿最宠爱的柏夫人所生,司马师、司马昭是他的兄长,换句话说,他是司马衷的叔爷爷。

司马衷太过于忠厚了,皇后贾南风说了算,但是,皇后无子。

她诬告太子司马遹谋逆,趁机废黜了太子,并且杀了司马遹。

贾南风这样做,就有点过了。

由于贾南风的狠戾,引起了朝中司马诸王的不满。

于是,司马伦就借着为太子报仇之机,闯进皇宫之中,毒死贾南风,逼着司马衷让位给他。

司马伦就当了皇帝。”

李世民点了点头:“隋文帝建立了隋朝之后,也算是个十分勤奋的皇帝了。

他最大的优点是善于理财。

据说,他积累财富的本事,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位君主。

在隋文帝的治理下,隋朝很快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粮仓都已经堆满了,粮食都没有地方堆放。

按理说,隋文帝留给杨广的是一片大好河山,但是,杨广继位以后,巡游无度,修建洛阳、显仁宫和长城,修驰道,开凿大运河,再加上年年征战,不断地对周边用兵,百姓不得安宁,国库越来越空虚,三征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宇文化及谋反,杀死了杨广,因此,隋朝灭亡。

当初的秦朝也是如此,嬴政死后,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

但是,胡亥整日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把朝中大事都托付给了赵高,而赵高指鹿为马,祸乱朝纲,把整个天下搞得乌烟瘴气,不久,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紧接着,项梁、项羽叔侄举兵,刘邦也由一名泗水亭长摇身一变,成了沛公,加入了起义的队伍。

最后,胡亥被赵高所杀,秦也随之灭亡。”

闻言,魏征笑道:“在微臣看来,陛下只说对了一半。”

“哦?朕只说对了一半?”

“是的。”

“那么,另一半呢?”

李世民听了,心中有点不太服气,心想朕说的都是事实,没有什么差错啊。

魏征迈着方步,摇头晃脑,缓缓道:“在微臣看来,秦朝、隋朝之所以会灭亡,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秦始皇和隋文帝不识人啊。”

“爱卿此话怎讲?”

“陛下请想,扶苏仁爱、贤明,嬴政却自以为身体很好,迟迟不把扶苏立为太子,仍然四处巡游。

他觉得李斯和赵高都是忠臣,巡游时,把他们和胡亥一起带在自己的身边。

没想到他在沙丘病死了,却让李斯和赵高钻了空子,篡改了遗诏,赐死了扶苏,改立胡亥为秦二世。

难道说秦朝的灭亡,嬴政没有责任吗?

如果他早把扶苏立为太子,或者,不用李斯和赵高,会有后来的那些事吗?

人们常说,秦朝的灭亡是胡亥的胡作非为造成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胡亥的性格又是怎么养成的呢?

胡亥的老师是赵高啊,有那样的老师,想让胡亥怎样优秀,又怎么可能呢?

这样的话,问题又来了,胡亥的老师是谁选的呢?”

“那自然是嬴政了。”

“是的,当初,蒙毅要依律治赵高死罪,嬴政却加以干涉,把赵高赦免了。

如果他不加以阻止的话,赵高早死了;

赵高一死,哪里还会有后来的那些事呢?

所以说,秦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嬴政不识人,他没有看出赵高并非忠臣,也不是一位好老师。”

李世民默然。

“再说隋文帝,原来的太子杨勇,虽然能力并不出众,但是,却是一位很好的守成之君。

试想,如果杨勇继位的话,他能像隋炀帝那样折腾吗?

在微臣看来,这不太可能。

只要不折腾,隋朝就不会那么快灭亡。

可是,遗憾的是,隋文帝竟然听杨素等人在旁边胡言乱语,改立杨广为太子。

如果是杨勇做了皇帝,那么,陛下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微臣说话吗?

依微臣看,未必。

隋文帝作为开国之君,也没有看清楚自己的儿子。

杨广阳奉阴违,私下里,贿赂杨素、杨约兄弟,封官许愿,拉拢张衡和宇文述等大臣。

可是,这些隋文帝并未察觉。

杨广是一个非常善于伪装自己的人,他的内心欲望极多,可是,为了迎合他母后不喜欢皇子纳妾的脾气,他把宫中的妃嫔都打发了出去,制造出一种专宠萧皇后一人的假象。

为此,独孤皇后对他的表现很满意,却认为杨勇作风不检点。

其实,这种事情应当从两个方面来看,皇子的妃嫔多,子孙就多,妃嫔少,子孙就少。

杨广只有杨昭、杨暕和杨杲三个儿子,而杨昭死得早,杨广后继无人,这也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闻言,李世民微微颔首。

只听魏征继续说道:“因此,作为一名君王,最重要是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要能看清楚身边的那些臣子,谁忠谁奸,知道每位皇子的优点和缺点,谁堪大任。

刘邦算是善于识人的人了,他重用张良、萧何和韩信,此三人乃‘汉初三杰’,而项羽有一范增,却不能用,所以,刘邦能得天下;

刘邦在临死之时,吕后问他,萧相国死后,当用谁?

他说,用曹参;

吕后又问他,曹参死后,又当用谁呢?

他说,周勃、陈平,并且说,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邦的预言是完全正确的;

刘邦算是非常了解自己臣子的人了,不过,他并没有看清自己的儿子和吕后。

他做了汉王,就把刘盈立为太子,这事做得有点为时过早了,后来,他觉得刘盈太过软弱,不像自己,又想改立太子。

他觉得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和自己很像,他喜欢戚夫人,爱屋及屋,也喜欢刘如意,经常把刘如意抱在自己的怀里;

于是,他就想着把刘如意改立为太子。

可是,他这个人耳软心活,没有汉景帝和汉武帝那样的魄力,并没有做成这件事,最终,也害死了戚夫人和刘如意。

其实,在刘邦的八个儿子之中,最有能力的当属四皇子刘恒,不过,刘邦当时,并没有看出来;

他以为吕后忠心耿耿,可是,万万没想到,在他死后十五年,吕后掌权,差点夺了刘氏江山,这一点,他也没有看清楚,难道不可悲吗?”

李世民听了,也很感慨:“刘邦是一个对外人能下得了手,对自己的皇后和皇子却下不了手的人。”

“陛下所言极是!

汉武帝任用卫青,把他从平阳公主的骑奴逐渐提拔为建章宫监,后来,又尝试着,让他去带兵征伐匈奴。

卫青七战七捷,终于,成了大将军。

霍去病年轻勇武,最后,饮马瀚海,封狼居胥,为天下为将者,立下了一个标杆,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人能超越他的功绩;

汉武帝任用霍光、金日磾、公孙弘、汲黯等为大臣,在汉武帝时期,名将辈出,人才济济,所以,汉武帝才能北击匈奴,将汉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

后来,他宠幸李夫人,重用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希望他能像卫青那样建立战功,得以封侯。

可是,李广利能比得了卫青吗?

汉武帝因为私爱而废国家大事,把数万军队交给了李广利,让他去征伐匈奴,致使汉军损失惨重;

到了汉武帝晚年,又宠幸江充,那江充是什么人?

江充纯属一个小人,竟然设计陷害刘据,说刘据在东宫埋有桐木人,诅咒皇帝,汉武帝不辨真伪,信以为真。

这样一来,逼反了刘据。

刘据兵败自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