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 第53章 苏婉:殿下,如果你要出使党项,必须带上我

第53章 苏婉:殿下,如果你要出使党项,必须带上我(1/2)

目录

晚上。

东宫。

李承乾坐在文案内,手里拿着一支笔,正在聚精会神地描绘着弓和箭的图本。

他打算设计一种精度更高,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的弩;至于箭支,他想在原秦箭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它的杀伤力更强。

只是他设计了很多版本,到目前为止,都不能令他满意。

“卑职拜见殿下。”

李承乾抬头一看,见称心站在自己的面前。

“你是什么时候进来的?”

“卑职站在这里有一会儿了。殿下在画什么,如此认真?”

“哦,没什么,只是几张草图而已,”李承乾把手里的笔放下了,“你来见孤有什么事吗?”

“有几件事,卑职要向你禀报。”

“说吧,什么事?”

“苏功已被送到大理寺去了。”

“这事孤知道。”

“他自杀了。”

“什么?死了?”

“是的。”

李承乾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在厅堂里来回踱着步子:“你算算,这段时间已经死了几个人了?”

“四个,一个是谎报东宫埋有桐木人的人,两个是在渭水边的水手,第四个便是苏功。”

“苏功为什么要自杀?”

“因为他知道戴胄的厉害,与其受辱而死,不如自杀了干净。

万一挺刑不过,到时候,把李泰给咬了出来,一旦这事被李泰知道了,就有可能要灭他的三族。”

李承乾背着手:“可是,这样一来,苏勖就与孤结下了不解之仇啊。”

称心施礼:“殿下,这件事,在卑职看来,苏功死与不死,结果都是一样的。”

“此话怎讲?”

“其一,苏功是他自己要死的,又不是殿下派人杀的他;

其二,苏勖是李泰的死党,就是苏功不死,他也不会站到咱们这一边的;

其三,苏功企图非礼苏婉,刺杀殿下,而且,他杀死了那个谎报东宫埋有桐木人的人,因此,他是罪有应得。”

李承乾神情凝重:“话虽如此,可是,苏勖肯定不会这样想,他肯定认为,如果我们没有抓住苏功的话,苏功就不会死。

如果说当初苏勖还有争取过来的可能,此时,肯定已对孤恨之入骨。”

称心劝说道:“事已至此,你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再说了,他要是敢对殿下不敬,我等也不是吃素的,就让他来好了。

从此刻起,我们将会加强东宫的戒备,确保殿下的安全。”

“回头你和你手下那十名突厥壮士说一下,让他们最近都要小心一点。”

“卑职记下了,不过,最近,我们打探到了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

“李泰私下里带着重礼去拜访了两个人。”

“他都去拜访了谁?”

“长孙无忌和岑文本。”

“哦?那你们可曾得知,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他们俩是什么态度?”

“长孙无忌未置可否,保持中立;岑文本表示愿意效忠李泰。”

李承乾眼望着长孙无忌府上的方向:“看来,舅舅是个聪明人,他只想置身事外,并不想蹚这洪水啊。”

“殿下,恕卑职直言,卑职觉得他似乎对你和李泰都不太满意。

他在和李泰谈话之时,多次提到了李治,似乎他很喜欢李治。”

“哦,为善人很聪明,长得又漂亮,舅舅喜欢他也正常。”

“卑职不是那个意思,卑职的意思是长孙无忌似乎有立李治为太子之意啊。”

“他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他会相面,他认为李治有龙凤之姿。”

李承乾听了,笑了:“为善年方四岁,这可能吗?不过,为善的容貌确实没得说,比孤可强多了。”

“殿下,你就不要开玩笑了。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说笑。”

“那么,岑文本是怎么说的呢?”

“他——。”称心欲言又止。

“你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好吧,他认为殿下没有帝王之相。

他说历史上有名的君主大都是外表出众的人,比如嬴政,身高八尺六寸,腰大七围,鼻子呈马鞍形,眼睛又细又长,嘴巴的外形像老虎的嘴巴,两条眉毛之间有一块鼓起来的骨头,看上去相貌堂堂,十分雄壮;

刘邦,鼻梁高挺,脸庞端正,而且有着漂亮的胡须;也正因为如此,在他还是泗水亭长的时候,吕公就相中了他,把吕雉嫁给了他;

杨广,也是‘美姿仪’;

至于你的父皇,那就不用说了,更是矫健勇武。

他说泱泱大唐,那么多的皇子,怎么能让你来做皇帝呢?

如果西域诸国遣使来朝,人家看到了你的样子,岂不惹人耻笑?”

穿越过来的李承乾听了,心中暗想,岑文本说话可真够损的,说来说去,就是在说自己有足疾,不适合继承皇位罢了。

可是,在原主的记忆中,明仁宗朱高炽身体肥胖,腿也有疾,连独立行走都很困难,时常需要人搀扶;

清朝的咸丰皇帝奕詝右腿也受过伤,也是跛足。

人家当皇帝,不也干得很好?

怎么,到了孤这里就有失威仪了?

李承乾苦笑了一声:“他说得没错,孤的外表的确比不了那些人。”

“殿下,卑职以为岑文本太过分了,在卑职的心目中,殿下不但外表俊美,而且智慧过人,岂是他们那些俗人所能懂的呢?

依卑职之见,不如把他的舌头割下来喂狗。”

李承乾摆了摆了手:“天下人,恐怕有成千上万的人说孤没有帝王之相,难道说,能把他们都杀了吗?

嘴巴长在别人的脸上,别人想怎么说,就让他们说去吧。那些话,孤已经听习惯了。”

称心再次施礼:“殿下心胸宽广,心态良好,令卑职敬佩。”

恰巧此时,云娟送来了一封信。

李承乾打开一看,原来那封信是阿史那社尔派人送来的。

信上大致的意思是说,他们采用了杜正伦之计,诱敌深入,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俘虏了两百名吐谷浑军士,还得到了很多枪刀器皿,锣鼓帐篷,特来报捷。

李承乾看了之后,十分兴奋。

他心想,父皇正打算对吐谷浑用兵,此次阿史那社尔大获全胜,父皇必定高兴,说不定,不但能免去阿史那社尔的罪责,还能升他做一名将军呢。

“殿下,什么事?把你高兴成这个样子?”

“怎么,孤的样子看上去很高兴吗?”

“是的。”

“那可不好,孤得内敛一点。”

李承乾就把阿史那社尔打了一个大胜仗的事讲述了一遍。

“是吗?没想到那个突厥人挺厉害的啊。”

“他是有两把刷子,”李承乾微微颔首,“你们暗中留意李泰、房玄龄、岑文本和苏勖等人的动向,有什么情况立即向孤报告。”

“诺!”

上午。

紫宸殿。

李世民把手里的奏章放下,问魏征:“爱卿,你和朕说说废长立幼,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

魏征一听,心中一凛,问道:“陛下,怎么会这样的想法呢?”

李世民一笑:“你不必多想,朕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朕想了解一下历史上的那些君王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都是怎么处理的。”

魏征听他这么一说,悬着的一颗心,这才落下了。

魏征咳嗽了一声,缓缓道:“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典型的代表有晋献公、袁绍和刘表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