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宣发,宣发!铁甲钢拳的观影会!(求订阅)(2/2)
备受期待的《叶问2》已经正式确定了上映档期。
除了这个,还有截胡原本吴白鸽制片的武侠电影《剑雨》。
而王也亲自执导的《人潮汹涌》,则选择在竞争更为激烈的七月份上映。
王也的口碑已经出来了,已经有了一批忠诚的粉丝。
今年暑期档,群星文化最重要的电影项目主要有三部。
一部是王也的《人潮汹涌》,一部是科幻题材的《环形使者》,另外一部则是投资巨大的《铁甲钢拳》。
三部电影的创意都来源于王也,剧本则是由公司内部的编剧团队共同创作完成。
其中的《铁甲钢拳》投资规模是最庞大的,王也将其交给了长期以来一直跟随自己拍摄电影的赛博妲己郭凡执导。
这部《铁甲钢拳》也成为了今年上半年末,群星文化最为重视的电影项目之一。
下半年,群星文化还有一系列重磅电影陆续上映。
包括从华艺兄弟手中掠夺过来的电影项目《非诚勿扰2》,以及参与投资的《让子弹飞》、《狄仁杰1》、《赵氏孤儿》。
还有重量级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他们都将在竞争激烈的贺岁档期间轮番上映。
实际上王也个人非常想将一些电影都放到暑期档上映,以便在票房上取得更大突破。
但是开会后,王也尊重公司其他高层安排,选择理性,合理调整档期,分批上映各部电影。而不是死死的咬住好莱坞电影不放手。
2008年的时候,总局推动了关于引进进口电影的相关法案。
法案确认后,以制作文艺片的电影人见好莱坞大片便为之色变。
总局上面是想要看国内电影起来的,制作类似特斯拉的鲶鱼效应,可惜国产电影档期保护被那帮人不中用啊。
很多原本应该在其他档期上映的片子因为担心好莱坞竞争,都选择在竞争激烈的十二月份扎堆上映!
没办法,这些人普遍认为暑期档已经被好莱坞电影给占据,跟他们竞争得不偿失。
若不是王也的多部电影取得好成绩,他们骨头都软了!
但是王也却完全不在乎这些。
所谓的好莱坞电影,在王也看来,不过就是个屁而已。
一些电影的质量虽然确实不错,但毕竟没有真正扎根于国内市场,只要自家的电影质量过硬,内容合格,绝对可以和好莱坞大片掰掰手腕,正面竞争一下的。
从理性上面分析,暑期档上映《非诚勿扰2》等不太适合国内当前的市场环境。
这部电影是都市爱情喜剧,最适合的,是在新年假期结束后的贺岁档,尤其是北方上映。
另一部王也想要在暑期档上映的重头戏,是《让子弹飞》。
这部电影的情况也有些复杂。
《让子弹飞》这部电影是由王也提出来的梗概,姜闻和王也一同写出来的剧本。
群星文化的投资份额高达百分之六十,是绝对主投方。
但王也没有执导这部电影,而是交给姜闻。
搞艺术的姜闻是个大男子主义爆棚的人,他性格执拗,对于电影的上映日期有着特殊的红色坚持。
姜闻很想选择在12月26日上映,说是为了纪念教员的诞辰。
王也为此和姜闻沟通了很多次,费了不少口舌,才最终说服他稍微提前一些。
嗯,上映日期定在12月16日,提前了十天。
《让子弹飞》这部电影是东大影视圈难得一见的神作级别,王也并没有截胡。
王也一直以来的目标始终是截胡海外优秀电影,国内优秀电影能不碰就不碰。
类似《让子弹飞》这样子的电影,公司当做主投资方,收益大头跑不了即可。
而且交给姜闻这样有才华,又足够强势的导演负责,反而让王也更省心省力,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来做其他事情。
毕竟,钱是永远也挣不完的,教员都说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才能让行业更加繁盛。
全都一个人吃独食,太累了,不划算。而且很影响行业健康。
王也创建群星文化的核心,是为培养女明星,然后好好地享受精彩的人生。
他真正用心制作的经典电影,大多都是从海外“截胡”来的。
国内的电影,王也是尽可能地选择避开。
即便要参与进去,也多是以优化和投资入股。
就如同即将上映的《人潮汹涌》,其剧本创意本来就来自于小日子的电影。
再比如《入殓师》,也是改编自小日子的小说,只不过被王也提前一步,创作出了同名短篇小说,抢占了先机。
因为想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王也的“赛博朋克2077”,“火星救援”等截胡的经典科幻小说都还没有时间去制作成电影。
不少书迷对此很有怨言,耿耿于怀,他们不明白王也为什么不拍摄自己的成名作小说,反而热衷于搞原创电影。
倒是王也本人对此显得毫不在意。
每天拍摄各种经典的电影,哪有从海外“截胡”优质项目,截胡其他人的气运有意思呢?
因为王也的操作,现在国内电影市场已经比上一世记忆中的情况要好太多了。
就拿今年来说,《环太平洋》在国内上映后,居然直接压过了《阿凡达》的风头,票房表现十分亮眼。
还有王京原本要制作的烂片《未来警察》,被王也骑脸操刀魔改后,直接变成了科幻动作片《时空管理局》,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近十四亿的惊人票房。口碑也很高!
高质量的电影不缺观众。
为什么前些年,国内的电影市场会被好莱坞打击得毫无脾气,几乎抬不起头来?
还不是因为那帮电影人自己摆烂,不思进取,拍出来的都是些粗制滥造的烂片?
如果没有王也的出现和参与,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2010年后的七年时间,东大电影市场和电影人,几乎会被好莱坞压制得喘不过气来。
甚至到了2014年流量元年,无数悲观的电影人,更是绝望地称呼“小鲜肉将会彻底统治电影市场,东大电影再无高质量作品”的悲观言论。
这几年好莱坞电影正是巅峰时期,东大的电影市场和从业人员,需要经历过市场的阵痛期,才能一点点地玩明白影视项目,真正掌握电影制作规律。
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试错成本,需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教训,总结经验才行。
没有强者的心态,没有敢于搅合浑水的决心和勇气,永远别想着出人头地,在电影这个行业里闯出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