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适合人选(1/2)
两人到达文思苑时,院子里空无一人。
这座院子,林向安有备用钥匙。
屋内整洁干净,显然有人打扫过。
正值饭点,段昊初便让身边的小厮段茗去酒肆买些饭菜。
交代完后,段茗便出门去了。
林向安随即点燃小灶,开始烧水,准备泡茶。
段昊初坐下,望着林向安不拘小节地忙碌,忍不住笑着摇头,说道:“咱们先在这里歇会,我让段茗去买些饭菜,咱俩就在这里吃吧。”
虽说不确定他们会不会到,但正值饭点,估计都去用餐了,也不急于一时。
林向安点了点头:“行,等晚点,再让人去把他们叫来商议。”
小灶里的木炭已经点燃,林向安从水缸里捞水倒入水壶,放在小灶上,让它慢慢烧开。
这才转身看向段昊初。
学报要增加人手其实不难,难的是选对负责人。
既要有能力,又得品行端正。
这么一来,挑人就得从廪生中去找合适的人。
不过当初他在甲班,跟这班同窗接触并不多。
大多是因为忙碌,加上彼此间的竞争心态,交情并不深,更多是点头之交。
目前,县学的廪生不过二十人左右。
林向安心中快速筛选了一遍,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目标,便转头看向段昊初:“学报的负责人,你心中有合适的人选吗?”
段昊初心中盘算着,会试难度极高,结果难以预测。
但学报的影响力和随之而来的声望,对于新科举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有利的机会。
与其退出,倒不如选择退居幕后,保持多种选择。
新科举人为了扩大影响力,一般都会主动为县里的百姓做些实事。
像科举世家的潘氏家族,常年给贫苦百姓施粥、救济,在百姓间声望很高。
有的举人则通过修桥,修水利等工程来积累民间威望。
而学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连学政都听说过。
如果能持续办下去,不仅本县,甚至其他县也能逐渐拓展影响力。
“我心里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林向安侧目望过去,追问道,“谁?”
“可以让李修竹兄来负责。”
李修竹,字谨之。
若真能让他来负责,这无疑是个好选择。
林向安面上露出迟疑的表情,“李夫子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他也得参加会试,怕是没时间吧?”
段昊初摇了摇头,露出淡淡的笑意。
“今日我与他闲聊过,询问过此事。他说,想再等几年再去。现在,他目前留在县学继续教学。”
林向安这才想起李夫子的情况。
李夫子为人父,上面的父母已经过世,肩上担子重,且有两个孩子。
大女儿已十二岁,小儿子才七岁,正是需要教导的年纪。
乡试本就已经离开了好几个月,若是再去会试,一走就是半年,途中还可能遭遇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