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55章 苏润又来了(1/2)
虽然及冠之后才开始读书,的确让苏丰等人颇有压力。
但苏润言之有理。
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通过了这个提议。
等商议完事情,天也快黑了。
好在磨坊请了厨娘,他们家一日三餐都有人管。
不用他们回去开火做饭,就省了不少时间。
但众人今晚也不清闲。
苏丰和李氏赶着请人来做工。
苏润也得去苏安福那儿。
张氏得把钱带回去藏起来。
所以苏行今晚留下看磨坊。
仓库里隔出来了个小隔间,里面只放了一张床。
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守夜足够。
这些日子,都是苏丰和苏行两兄弟轮着守夜。
“行子,你一个人守磨坊,晚上可得警醒些!”
临走前,李氏还不放心的叮嘱了两句。
从磨坊离开后,苏润四人分了四个方向,各去办事。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村里人大多天黑就要闭眼睡觉,也省了油灯的钱。
苏安福刚躺下。
听苏润在外面敲门,披着外衣起身。
“润子,怎么这么晚过来?”苏远河正洗脚,听见动静,光着湿漉漉的脚,趿拉着鞋子蹦到院子里给苏润开门:“是不是想哥了?”
苏远河以金鸡独立的姿势站着,自以为很潇洒。
但实际上,却因为重心不稳,时不时摆出大鹏展翅的姿态。
苏润看得无语:
“远河哥,我把你画成画,你都能辟邪驱鬼了!”
跟跳大神一样。
大晚上的也不怕吓到人!
苏远河:???
不等他辩驳,苏安福的声音从堂屋传出:
“润子,大半夜过来,是不是磨坊出什么事儿了?”
苏远山、苏远川也都穿好衣服在堂屋里等着。
“磨坊没事,是有别的事儿需要大伯帮忙!”
苏润拖着不着调的堂哥往里走。
进了堂屋,苏润也不拐弯抹角,直接把来意说明:
“大伯,我想请您在附近村子里找个读书人。”
“有没有功名不重要,只要人品过关,能到家里给孩子们启蒙,顺便教哥哥嫂嫂们认字就可以!”
“工钱暂时一个月一两银子,我们管吃、管接、管送。”
苏安福惊讶:
“这也太贵了吧?”
大炎王朝规定:秀才可开学堂授书,举人方有为官资格。
苏润先前拜在秀才门下,一年也才三两银子的束脩。
不过雇个人到家里做个启蒙,认认字而已。
一年十几两就这么出去了?
“这不算多。”苏润笑笑,出言解释:“不提铁蛋,家里就有七个孩子,何况我还想让远河哥他们都跟着认认字!”
家里藏着那么多钱,还有两个孩子。
只留个陌生人陪着肯定不行。
反正大伯对他们家好。
两只羊是赶,七只羊也是放。
人多说不准学习气氛还浓厚些。
到时候大伯时不时去转一圈,应该不会出什么事儿。
七个孩子?
苏安福瞳孔猛缩,随即盈满暖色:
这就相当于把他膝下五个孙子孙女也给算进去了。
天上掉馅饼。
苏远山和苏远川被砸的头晕目眩,一时呆在原地。
只有苏远河眉开眼笑:
“太好了!”
“我就知道润子有好事不会忘了你哥我!”
前一段时间,他还跟他爹说三个侄子大字不识一个。
没想到润子这就给他解决了!
真是好弟弟啊!
但随即话头一转:
“但我就算了吧!”
“我跟行子堂哥说好过一段时间去邻县卖豆腐!”
“恐怕没时间!”
孩子还小,有时间念书。
但他还得忙着赚钱呢!
苏远山和苏远川先后回神。
苏远山道:
“润子,堂哥替孩子们谢谢你。”
“但小莲和小桃是女娃,识字没用。”
“我看只让小忠、小义、小信跟着启蒙就可以了!”
“这束脩的钱,我们也出些!”
苏远山膝下两儿一女:
长子苏一忠,十二岁;次女苏小莲,十一岁;幼子苏一义,八岁。
笔墨纸砚不便宜。
儿子读书识字,将来能找个好活计。
运气好,说不定还能考功名。
但女儿早晚要嫁到别人家,会操持家务就行,识字有什么用?
苏远川也附和道:
“对!润子,你能想着堂哥,堂哥就很高兴了。”
“小桃年纪小,学不出个什么东西,让小信跟着识字就行。”
苏远川膝下一儿一女:儿子苏一信,十岁,女儿苏小桃只有六岁。
苏润不乐意了:
“堂哥,你们这话就不对了。”
“女娃又怎么样,不一样姓苏?不也是我侄女?”
“人家大户人家的女儿从小就读书,还会学琴棋书画。”
“咱以往没钱请夫子就不说了。”
“现在夫子都请来了,教五个是教,教七个不也是教?”
“识字总比不识字好吧?”
“你们都没有问过孩子的意愿,就认定她们不需要读书,有这么当爹的吗?”
苏润尊重这个朝代的规则。
也理解堂哥们的想法。
资源有限,先紧着回报比高的项目投资,这本身也是合理的。
但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苏润还是希望自家后辈都能变得好一些。
就像他让大哥、二哥识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