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4章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2/2)
“你如何看苏子渊此人?”赵叡追问。
事到如今,赵叡当然知道,玉泉六子的主心骨就是苏润。
其余几人或许有能力,但更多也是乘了东风。
宋修齐闻言,仔细想了想,折中而谨慎的回答:
“依臣之见,此子外圆内方,心中自有丘壑。”
“但毕竟年纪尚轻,正是满腔热血报国志之时,遇事只怕还是冲动,不能隐忍。”
柳玉成对此也很赞同。
毕竟,若苏润不冲动,他当日也不会被救。
与其说这是苏润的缺点,不如说这个年纪的少年,都是这么意气风发。
因此,宋修齐话落,柳玉成也玩笑似地接了一句:
“那苏子渊机智伶俐,胆识过人。便是真遇到有人为难,说不准还是别人吃亏得多。”
想到上次遇险,苏润竟拿恶民扰乱杀手视线,柳玉成就忍不住猜想:
那救灾书上,用杀贪官来平息百姓怒火,稳定民心,只怕也是此子的手笔。
柳玉成这么想,就也如实说了。
赵叡失笑:
“《维摩诘经》有言: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倒与此子颇为相衬。”
若换了别人为求存而将俘虏推出去,赵叡定然觉得这人品行有缺。
但换了苏润?
不知是不是先入为主,竟觉得此子有自保之力,自己也能放心些。
谢天恩前来奉茶,笑着恭维:
“殿下英明!”
“为官之人,只要效忠皇室,心正,能做好事就够了~”
“不管正法还是邪法,只要不过分,得益的终归是百姓~是朝廷~是大炎~”
赵叡笑着摇头,把这页掀过:
“罢了!”
宦海浮沉,哪个官员真的干净?
他身为东宫太子,不也刚判了数百人斩首,难道他就敢说其中没有无辜之人?
苏润之举虽说起来于名声有碍,但能顾全大局,还不牵连无辜,已经是两全其美了。
他又何必锱铢必较呢?
好生护着此子成才,为国效力,才是正事。
半夜,谢天恩代太子往萧正府邸走了一趟。
******
翌日一大早,天还没亮,赵叡就带着宋修齐、徐飞等人一并回京了。
等孔邦收到消息赶来的时候,赵叡连影子都不见了。
只有周冀留在府衙,将太子令旨转交给孔邦。
清河省和沧河省经此一事,折损了不少官员。
年假在即,全靠户部派遣也不现实。
赵叡便将地方上原本还算能干的官吏,进行了拔擢。
其中,就包括苏丰和萧正。
苏丰被拔擢为正七品农官,负责清河省来年推广化肥之事。
萧正也如愿成为青阳知府。